【资讯】冯登府与林则徐的交往记事
发布时间:Sep 1, 2022 | 作者:南湖晚报
冯登府(1783-1841),字云伯,号勺园,又号柳东,嘉兴王店人。清嘉庆二十五年(1821)进士,先后任福建将乐县知县和浙江宁波府教授。冯登府一生著书立说,经学造诣颇深,他与民族英雄林则徐的交往,是从重修《福建通志》时开始的。
道光九年道光九年(1829),闽浙总督孙尔准提议重修《福建通志》,并聘请陈寿祺任总纂、将乐县知县冯登府等任分纂。
是年端午节,官府公宴志局同人,正在家为父守孝的江宁布政使林则徐闻讯也来参加。林则徐虽丁忧在身,却十分关注修志事宜,与陈寿祺、冯登府等人往来十分密切。其时多日下雨,冯登府即席赋诗二首,其中一首云:“光阴吹黍半蹉跎,自笑年来被墨磨。吴越朋簪联旧社,江山夜雨助新歌。李彪修史白衣少,文举著书青箸多。难得名场容跌宕,闭门一老未能过。”柳东诗成,在座诸人纷纷唱和,而林则徐的《和冯云伯登府志局即事原韵》一诗最有名。诗云:“西清旧梦未蹉跎,南部新书共切磨。重与黄眉翻故事,相逢青眼起高歌。邺中七子论才敌,海上三山得气多。愧我萧斋愁坐雨,巷南剥啄少经过。”此诗引经据典,对仗工整,也倾注了对通志局的关注及勉励。
为改善福州水利情况,林则徐曾与当地官绅协力重浚小西湖,就在这年夏天,林则徐相邀冯登府在整修一新的小西湖上泛舟,并写下了“风物蛮乡也足夸,枫亭丹荔幔亭茶。新潮拍岸添瓜蔓,小艇穿桥宿藕花。”等诗句。
道光年间,大清帝国已逐渐呈现出衰败迹象。内乱外患,再加上他常年有病在身,冯登府常常通过写诗赋词来表达家国之忧。
道光十九年(1839),林则徐在虎门销烟,从而唤醒了有识之士的爱国意识。道光二十年(1840)7月,英军攻打定海,腐败无能又胆小如鼠的满清朝廷慌忙勒令林则徐停止禁烟,还革去了他的两广总督职务。道光二十一年(1841),英军北上侵袭浙江沿海,形势显得十分危急,无奈的朝廷只得将林则徐调往镇海御敌。这个时候,冯登府正任宁波府教授,两人经常诗词往来,迭相倡和。
面对英国远征军嚣张的气焰,林则徐主张研制大炮和战船,曾向当地的炮局委员汤俊、王鼎勋等了解镇海前线铸炮备战情况。而他自己也非常重视军事书籍的收藏,书斋中曾藏有一册明朝火器理论家焦勖撰写的《火攻挈要》。为了获得更多的有关铸炮的文献资料,林则徐委托冯登府到宁波“天一阁”藏书楼代为搜集。接到这个任务后,冯登府不敢怠慢,想尽办法搜集到一部手抄的《焦氏兵法》。该书对筑砌炮台、大炮构造及铸法、炮弹配料、装放方法等技术介绍甚详。林则徐得知此消息后非常高兴,立即写了一封信,对冯登府表示感谢:“知《焦氏兵法》一书已承觅有抄本,所言铸炮之法颇详,昨已检付此间炮局,以资参考”。
林则徐十分想看自己非常需要的兵书,为了节约时间,只好委托冯登府先借书目一阅。他对冯登府说:“天一阁所藏兵家数种书,想必别有秘编,可否先以书目寄示。拟月内或可到府奉访,即登范氏书阁一观也。”信中,林则徐还向冯登府报告喜讯“粤洋于清和朔日(即农历四月初一)大获胜仗,烧毁击坏大小夷船七只,生擒逆夷七人,颇足以振国威而伸公愤,谅闻之亦必为一快也!”这封信不但体现了林则徐与冯登府之间的深厚友情,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忧国爱民、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民族英雄形象,令人肃然起敬。这件林则徐的亲笔真迹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但好景不长,是年六月,道光帝下旨,革去林则徐“四品卿衔”, “从重发往新疆伊犁,效力赎罪。”十月,宁波被英军攻陷。这时的冯登府已有恙在身,正在老家王店养病,当他听到此噩耗后即“忧愤交加,病剧而卒”。
- 上一篇: 【资讯】闽都古厝 | 南台沙合桥
- 下一篇: 【资讯】闽都古厝|戏曲建筑瑰宝——水榭戏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