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资讯】闽都古厝 | 南台沙合桥

发布时间:Sep 2, 2022 | 作者:福州市博物馆


image.png

 

在台江,有一座古石桥曾让桥梁专家茅以升叹为“奇迹”,还有着“三桥渔火”的美景和“南台沙合出宰相”的佳话。它就是沙合桥,即老福州人口中的“小桥”,位于中亭街的北街口,现建有“沙合桥”牌坊以示纪念,刻“岁次庚寅年”即2010年立。

 

image.png 

 

“沙合”之名与福州古代地貌变迁息息相关。从宋代开始,闽江水冲积形成南台沙洲并逐渐合拢连成一片以至“沙合可涉”。不过,令人疑惑的是,为什么只见牌坊不见桥?桥在哪里?

原来,由于城市道路建设及中亭街重建,沙合桥也进行了改造被掩藏在道路下面,所以现在很难直观看到它的风貌。只能从两侧石护栏的间隙依稀看到单拱桥的外部轮廓,想必这正是立沙合桥牌坊的缘由,不能为后世所遗忘。

 

image.png 

 

现存的桥体是明成化六年(1470)由福州知府周纯改建而成,为单孔石拱桥俗称“小桥”,桥长10.8米、宽15米、跨径7.2米,从拱桥到桥面仅0.43米。当时沙合桥、万寿桥、江南桥横跨闽江南北两岸,人们漫步桥上可观闽江全景,饱览水乡风光。

入夜,从桥上远眺,万家渔火,闪烁晶莹,被称为“三桥渔火”明朝列为“南台十景”之一。

 

image.png 

 

其实,沙合桥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那时,沙合桥还是浮桥,因南面有另一座浮桥万寿桥,它被通称为“北浮桥”。宋元祐八年(1093)福州太守王祖道在下杭街通往楞岩洲上建联舟浮桥,用船20只左右用大藤缆缚于植立的18根石柱上,船上铺盖1.1丈(3.7米)木板便于行走,两旁设扶栏。

宋绍兴十一年(1141)改浮桥为石墩,夯方形石柱,一步一墩排列于水中,俗称“跳挡桥”后又改为石梁桥。直到明成化六年(1470)才由福州知府周纯改建成单拱石桥留存至今。

 


image.png 

 

关于沙合桥,还有一段佳话从牌坊石柱的楹联上也可窥端倪“惠泽山下南台沙合出宰相,白龙江畔闽江户开迎英才”。据说,此处历史上有过四次“沙合”,果然福州先后有四人拜相,他们分别是:章得象、余深、朱汉章、叶子昂。这正应了福州的一句古谶“南台沙合出宰相”如今看来,现存的桥长大约两侧护栏间的距离,这也就能解释为何在如此繁忙的地段两侧设置护栏,原来也是出于让后人能略窥并了解沙合桥光辉历史的初衷。

已历500多年的“沙合桥”至今巍然屹立,每天车来车往、川流不息还可以承受重负荷大型卡车行驶。以至于当年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看到这座厚度仅0.43米的“薄拱桥”后不禁叹为“奇迹”。桥头两侧一尊狮像、一尊马像还有矗立在旁的石牌坊是中亭街北街口的亮丽风景线。如今,沙合桥虽卸下荣耀但仍置身于川流之中,静静守望着古今的喧嚣与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