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资讯】“林公树”“林公渠”与林则徐的关系

发布时间: | 作者:


提起惠远不能不提到林则徐这位民族英雄,著名的爱国将领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历史上高举反帝国主义斗争旗帜的第一人,虎门销烟点起了中华大地抗英的烈焰,林则徐也因此遭到投降派的诬蔑与陷害,被流放至惠远古城,曾在这里居住了两年零一个月,留下了令人回忆的种种事迹。他的名字以及他一生最后的光辉,在惠远这片土地上流传至今。

 

image.png 

坎儿井

 

1842年的冬天林则徐冒着天山果子沟的大雪踏入惠远,受到伊犁人民的欢迎,伊犁将军布彦泰十分尊敬林则徐,奉其为上宾。按说那段日子是林则徐人生中最灰暗最落魄的时候,可他“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通过在伊犁的勘察,他认为新疆最大的事务莫过于边防与屯垦,主动向布彦泰提出军垦的建议。林则徐看到一马平川的荒原下藏着黑褐色腐植土因缺水而荒废,水一旦注入这样肥沃的母体,将会出现怎样的奇迹?林则徐不辞辛苦四处奔波、勘察,提出凿渠引河灌田的建议,准备引伊犁河三大支流之一的喀什河水,开垦伊河北岸大片良田。布彦泰对这位民族英雄很是敬佩与信任,不仅委派林则徐协助管理兵饷钱粮,而且对林则徐修这条后来被命名为“皇渠”的动议全力支持。林则徐亲自承修喀什河引水工程,历时四个多月,终于建成了一条100多公里长的坚实水渠,引来了喀什河水,灌溉数十万亩农田。现在“皇渠”(伊宁县人民渠)的龙口工程遗址犹存。这条人工河的滔滔水流经过斗渠、毛渠,育就千顷菜地,养出万亩麦田。使伊犁十余万亩荒田变为良田,至今还造福当地的百姓,这条渠被后人称之为“林公渠”。

在新疆这些大大小小的人工渠组成的水利工程,成为中国四大灌溉区的一部分,令后人叹服。靠天吃饭的南方人,恐怕无法理解人工渠这种人力艰辛所为的绿洲的命脉。

渠没有河那么长,那么蜿蜒崎岖,那么美丽多姿,却有着坦荡和大气,更不会由着自己的性子随意改道。一条河是一方文化的渊源,而新疆的渠流出的是赋予荒漠的生命,是感悟着命脉的文化。如果哪一天渠突然消失,繁茂的绿洲立刻就会成为飞扬跋扈的沙漠新成员。

在新疆你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林则徐生命的分量:他至今仍然活在新疆人民的心中。伊犁人民没有给林则徐树碑立传,但林公的事迹却耳熟能详。也许是出于爱屋及乌的缘故吧,林则徐当年手植的十棵橡树,至今余下的五棵已长成合抱之木、参天大树,伊犁人民亲切地称之为“林公树”,以缅怀他高尚的人格和伟大的品质。

 

image.png 

伊犁林则徐纪念馆

 

林则徐一生的壮举不光是禁烟,不光是禁毒的檄文和呐喊,从虎门销烟到流放伊犁,在历史的长河中仅为一瞬,却是他一生中不卑不亢的升华岁月,是他最后的也是最为厚重的一笔,使他的人格丰富达到了辉煌的顶点。一座普普通通的边城小镇,能够承载如此厚重的历史和人性的光辉,这该是惠远之福吧

 

(来源:新疆旅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