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资讯】《福州晚报》专版介绍林则徐遗迹保护历程

发布时间:Jul 8, 2021 | 作者:


【编者按】2021年7月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新闻发布会。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福建省承办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筹备工作小组副组长郑建闽在会上表示,世界遗产大会是遗产保护领域最高规格的国际会议,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扎实有序推进各项筹备工作。一是践行“人文世遗”理念。二是突出“数字世遗”特色。三是展示“绿色世遗”魅力。同时,着力筑牢安全底线,毫不松懈抓好疫情防控,保障人员健康。强化网络安全和线上数据技术保障,确保在线会议系统安全顺畅。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春在答记者问时强调,近年来,我市持续对全市文化遗产进行全域性、连片式保护修复,先后修缮重点文物180多处,古建筑、历史建筑1300多处,打造17个特色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整治261条传统老街巷,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接下来,将以筹备和举办世遗大会为契机,在全市掀起新一轮学习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文化遗产保护重要论述的高潮,高标准组织推动三坊七巷、马尾船政工业遗产和“海上丝绸之路·福州史迹”申遗工作,进一步做好闽都文化活态保护,持续提升城市品质,加快打造现代化国际城市,实现“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的目标。为迎接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在福州召开,7月6日,《福州晚报》开辟专版,全面介绍林则徐在福州系列遗迹的保护历程。现将全文转载如下,以飨读者。

 

林则徐在福州遗迹全面提升

逛福州古厝  听林公故事

 

image.png 

位于澳门路的林文忠公祠“当我们来到林文忠祠,它正眉飞色舞地向我们讲起,林公则徐气壮山河的壮举——指挥军民在虎门销烟的历史。”这是习近平《<福州古厝>序》里的话。福州是林则徐的故乡,是他出生、求学、成长之地,这里留下了诸多有关林公的珍贵遗迹。历届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都高度重视林则徐遗迹和福州历史名人遗迹的保护。以世遗大会在福州召开为契机,福州市对林则徐遗迹进行全面提升。让我们一起走进福州古厝,听听林公与福州的故事。

 

image.png 

 

林则徐史绩展“虎门销烟”场景“林则徐宅与祠”——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林则徐在福州留下的众多遗迹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位于鼓楼区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林则徐宅与祠”,它包含林则徐出生地暨幼年读书处、林则徐故居和林文忠公祠。澳门路:林文忠公祠位于鼓楼区澳门路的林文忠公祠即如今的林则徐纪念馆,是一座古典园林式建筑,现占地面积8500平方米。整体建筑坐西向东,内有仪门、御碑亭、树德堂、海纳厅、云左阁、园林等建筑。御碑亭内,“圣旨”“御赐祭文”“御制碑文”三座青石碑并立,为国内祭祀专祠独有,具有较高的史料研究价值和书法艺术价值。林则徐纪念馆馆长陈继勇向记者详细介绍了这座国保单位的前世今生。1961年,福州市政府确定依托林文忠公祠,成立“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筹备委员会”。历经建筑修缮、文物征集和陈列展览等不同阶段,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于1982年成立,1983年元旦正式对外开放。1997年2月,福州市委市政府决定扩建林则徐纪念馆,修复林则徐故居、出生地,兴建林则徐公园,命名则徐大道。伴随着三坊七巷的保护修复工程,2007年底,林则徐纪念馆正式列入“三坊七巷”保护区范围内。2008年,福州市启动林则徐纪念馆保护及扩建工程,林文忠公祠的面积由原来的3500平方米增至8500平方米,进一步恢复原有祠堂的功能,新增陈列展览“中国百年禁毒略影展”“林则徐史绩展”。2013年,“林则徐宅与祠”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后,林则徐纪念馆陆续增设“禁毒展馆”,实施系列景观改造、安防提升工程,为古厝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林则徐史绩展“宠辱皆忘”场景2020年至2021年,福州市政府对林则徐纪念馆实施了两轮景观改造、古建修缮和展陈提升。今年6月16日,“林则徐史绩展2.0版”全新亮相,为海内外游客展现了一个栩栩如生的民族英雄形象。左营司巷:林则徐出生地鼓楼区中山路左营司巷9号为林则徐出生地,现为林家支祠,毗邻的罗氏试馆为林则徐幼年读书处。穿过林家支祠的青砖门墙,抬头便能看到嵌有“林家支祠”的石刻匾额。厅中设有一尊林则徐塑像,两侧厢房展陈了“林则徐青少年生平”。罗氏试馆则是其父林宾日教书的地方,林则徐幼时便随父就读于此。这座建筑也是青砖门墙,中间矩形石框门,上嵌青石刻“罗氏试馆”门额,前厅内摆童学课桌椅,还原林宾日携子在塾教读的情景。

 

image.png 

 

 林则徐出生地全景据了解,上述两座建筑的提升改造工程于2019年启动,目前,林则徐出生地已经对外开放,但建筑修缮、展陈提升和景观改造仍在适时进行中。文藻山路:林则徐故居位于鼓楼区文藻山路的林则徐故居又名“云左山房”,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三进院落,内有林则徐的藏书楼“七十二峰楼”等。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库成员陈木霖介绍,2005年8月,林则徐诞辰220周年之际,林则徐故居第一期修复工程“七十二峰楼”修复竣工;2015年8月29日,林则徐文献馆揭牌暨林则徐故居二期修缮工程启动。目前古建筑部分已修复完工,全面开放指日可待。 

 

image.png 

 

林则徐故居“七十二峰楼”值得一提的是,林则徐文献馆设在“七十二峰楼”内。近年来,林则徐文献馆的藏书不断扩大,迄今累计藏书已达3100多册,主要以收藏林则徐文献资料为主,涵盖林则徐资料藏书、鸦片战争研究、中国近代史研究、地方志藏书等,力求打造全国最大最全的林则徐资料收藏中心。西湖桂斋——林则徐读书处福州西湖西南隅有一处始建于清代的建筑——桂斋,这里是林则徐读书处,见证了林则徐与西湖的美谈。“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的西湖,是福州迄今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典园林,这当中也有林公一笔功劳。”福州文史专家李厚威说,清道光九年(1829年),林则徐因父亲去世回籍守制,受福建布政使程含章之托主持西湖疏浚工程。西湖是福州的名胜,也是重要的水利设施,林则徐鼎力主持清除占湖为田现象,修浚西湖,为家乡人民办了一件大好事。在此期间,因屏山原李纲祠破败不堪,程含章与林则徐商议后,选西湖荷亭旧址,兴建新的李忠定公(李纲)祠,并附建纪念李纲读书处的“桂斋”。林则徐曾说过:不求身后立祠,但得配祀李忠定公祠足矣。道光三十年,林则徐卒。翌年,族人奉其遗像祀于桂斋中。光绪三十一年,后人为纪念林公集资兴建林文忠公祠,桂斋改称“林文忠公读书处”。此后,由于历史原因,桂斋损毁严重。1984年,为纪念林则徐诞辰200周年(1985年8月30日),福州市政府重建桂斋。


image.png 

 

西湖桂斋2019年,福州市政府对桂斋进行全面修缮更新。如今走进桂斋,正厅内可见林公半身雕像一座,两边厢房是书画陈列。花园内,“林公则徐读书处”匾置于半亭中,旁边矗立着一尊林则徐等高蜡像。福州还有不少林则徐遗迹福州新店镇西北端的升山上,目前依然保留着一处林则徐的摩崖题刻。道光三十年,抱病中的林则徐与好友郭柏苍、远道而来的李惺三人同游升山,留下临终前最后一处摩崖题刻:“道光庚戌夏,邑人林则徐、郭柏苍同蜀李惺游升山寺。”林则徐墓位于福州金狮山麓。清道光六年,林则徐因母丧守制,为其父母建墓于金狮山,林则徐逝世后附葬于此。1988年,国务院公布林则徐墓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另外,福州三坊七巷的文儒坊19号是林则徐母亲陈帙的旧居,后为民国海军上将陈季良的故居。据福州文史专家李厚威考证,林则徐娶妻时,因没有房屋而借住母家。母亲陈帙出身于“书香门第,世家大族”的福州平阳陈氏。父母的言传身教与外祖父家庭的良好教育,对林则徐的一生影响深远。他始终谨记母亲说过的“男儿务为大者、远者,岂以琐琐为孝耶”。林则徐为子孙留的“十无益”格言彰显了林则徐严谨的家风。林则徐一生始终恪守着“十无益”格言,才能在昏聩颟顸、盲目自大的时代,写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人生篇章,展现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伟大胸怀。

 

(来源:福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