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心心相“印”: 印里的中国文化
发布时间:Mar 3, 2021 | 作者:
印谱集萃
印章在我国出现于殷商时期,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它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凭信法物。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以及工商往来,无不以印章取信。及至今日,印章在我国以及全世界仍有着广泛应用。除了实用功能,印章也被赋予了高妙的艺术属性。自甲骨、金文、小篆、缪篆、隶、楷等文字的不断演绎,乃至各个时代、民族、区域的文化、审美因素和制作手段的不同,使印章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先后衍生出先秦、秦、汉、魏晋及唐、宋、元的各式印章,以及明清以来名家辈出、流派纷呈的文人篆刻,印风鱼龙变化,各臻其妙,形成中国独有的印章(篆刻)艺术。目前,正在上海韩天衡美术馆展出的“心心相印——中国印文化大展”,便是以中国印文化的视角,遴选和展示了古代玺印、流派印章、精贵印谱、美石、美雕展品,共计562件(套),堪称一部中国印文化微缩史。据了解,本次展览以上海韩天衡美术馆藏品为基础,同时向西泠印社、河南印社及海内外藏家广泛借展,是一次精心策划、多方助力而成的篆刻文化综合大展。
吴熙载《方竹四面印》展览策展人、篆刻艺术家韩天衡表示,之所以称之为“印文化大展”,是因为此次展览囊括了印文化几大方面:比如周秦两汉的古玺和明清文人流派印章,古代的印谱;又如展览展示的精美印材——田黄、鸡血、荔枝冻、芙蓉、艾叶绿等等;以及历代名家雕刻印钮,其中包括圆雕、深雕、薄意等。而之所以称之为“大”,是因为其中珍贵的古印谱就有140余部,周秦两汉的古玺印精品有130余件;明清流派印章包括明代的文彭、何震、苏宣及清初的程邃、林皋等,丁敬为首的西泠八家,邓石如的皖派以及吴让之、徐三庚等,以及之后的赵之谦、胡匊邻、吴昌硕、黄牧甫、齐白石等名家印章有100多方;珍贵美丽的印石也有100多件,包括86斤重的顶级鸡血石、800多克的大田黄。除了数量之“大”,此次展览更加突出的特点是展品级别高。古印章部分,从先秦的官私玺,到秦汉的官私印与封泥,再到魏晋南北朝、宋元印章,以至明清以来流派篆刻共240余方,其中不少是难得一见的珍品、孤品。比如,“关中侯印”龟钮金印,是上海韩天衡美术馆的镇馆之宝,这方金印凿刻精良,布局饱满,整体形象生动古拙,为汉官印中不可多得的精品。而流派印章,从文彭、何震、苏宣等明代大家及400年以来的名家杰作都有展示。其中浙派、皖派全员登场,吴让之的奇品——暮年所刻的方竹四面自用印,也难得亮相。近代著名画家任伯年,早期也曾刻印,展品中有一方他仅存于世的自刻印章。西泠印社中保存了吴昌硕12方田黄印章,此次借出其中9方。展览中,还有一方吴昌硕给好友高邕之刻的“邕”字印,边款“香补”,这是吴昌硕在三十几岁的时候用的斋号,也是其刻印里唯一所见。又如来楚生是刻佛像印的高人,此次就展示了他在象牙上刻的绿豆大小的袖珍佛像印……韩天衡介绍,元明时期,尤其是明后期,由于易于镌刻的青田、寿山的叶蜡石广泛引进印坛,加之原钤古玺印谱对上古经典玺印艺术的传播、学习、借鉴,令不甘寂寞而嗜好篆刻的文人们都乐于叩石治印,标榜出秦入汉,遂成了印坛的主体,且代不乏人,从而造就了明清篆刻流派印风的勃兴。明代的文彭、何震、苏宣、汪关、朱简,乃至清代徽、浙、皖印风及一些杰出印人的相继涌现和对印石边款艺术的开拓发挥,在古玺印高峰之后,又开辟出了一片新的天地。它区别于古玺印以诸侯国、时代、区域为特征的印风,成为以个人或以个人为核心的诸多印派。这些印人和他们的印作,分朱布白、计白当黑、诗心文胆、各呈风流,也成就了印文化中一道独特奇妙的风景。
“关中侯印”龟钮金印而这批文人对传统古玺印的重视,也促成了印谱的出现和发展。如今,我们能读到的存世“明清古玺印谱”就有约700种,这些印谱不仅具有学术研究、收藏、市场、艺术等多种价值,也为后人的学习和摹刻提供了范本。“宋元及明前期的印谱都是由工匠大而化之地翻刻于木,不免形失神丧、古意尽失。而使印谱真正还原古玺印的本真、得见玺印典范的,当数明代隆庆六年(1572年)采用原印钤盖而成的上海顾从德辑藏的《顾氏集古印谱》。自此,恩泽印苑,风气遂开。” 韩天衡说。此次展览的古印谱部分,即是从历史上第一部用古玺印钤盖的明代《顾氏集古印谱》开始,展出了明代范汝桐辑《范氏集古印谱》、郭宗昌辑《松谈阁印史》、苏宣刻《苏氏印略》、张灏辑《学山堂印谱》,清代周亮工辑《赖古堂印谱》、黄树穀辑《孝慈堂印谱》、汪启淑辑《飞鸿堂印谱》、陈介祺辑《十钟山房印举》以及篆刻名家印谱共140余部。中国印章艺术自成源流和体系,内涵深邃,除了印章和印谱之外,印材、印钮也是印文化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石不能言最可人”的印材,伴以杨玉璇、周尚均等雕钮高手的加持,美石配美雕,有着夺人心魄的魅力,吸引更多爱石之人的追慕。此次展出的清代将军洞芙蓉旧印,其色如荔枝白,既糯且透,非常洁净。上面雕的是龙纹,方正饱满,配以官帽钮,是造办处为宫廷所用制作的印章。芙蓉石还有很多其他颜色,包括黄色、红色、绿色,甚至黑色,有“三阳开泰”“五福临门”等美誉。而在展出的田黄作品中,有一件19世纪福州的雕刻大匠林清卿的作品。他把中国传统的绘画搬到了石材雕刻上,借鉴了石材上的隙、裂、皱等天然瑕疵,将各种花纹变成巧雕,开创了非常重要的一门装饰工艺。一石一世界,一石一情致,一石一故事,从周秦两汉的古玺印,到明清文人流派印章;从古代的印谱到以“四大国石”为主的珍稀印材……对于博大精深的中国印文化而言,此次展览也许只是豹之一斑,但对于爱印人乃至广大观众而言,无疑有着一斑窥豹的效应。
杨留海作鸡血 长方章(昌化石)
林清卿雕薄意田黄 (寿山石)
姚仲达作鸿运当头 鸡血巨章(昌化石)
刘硕识雕寿山峡江险水 (寿山石)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美术文化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