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资讯】福州话,原来是真正的古汉语!

发布时间:Oct 28, 2020 | 作者:


福州方言是汉语的八大方言之一,在唐末五代期间就已定型,在福建方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福州方言是多来源的。其底层应当是古闽越族的语言。闽语的形成比粤语更迟,大约在汉末三国晋初的百年之间;魏、晋之前的早期移民带来古吴语和古楚语,上古汉语(公元3世纪以前)和中古汉语(公元4世纪到9世纪)也明显地留存于福州话中。

image.png 

 

1、福州话是古代汉语的活化石

由于福州人大多是我国北方移民的后裔,又由于福州建城2200年来大多处于偏僻的东南一隅,远离国家政治文化的中心,语言交流相对封闭、滞后,所以福州话里虽然融合了当地的语言发音,却也至今保留有许多古代汉语的语言活化石

比如,福州话至今把锅叫,把筷叫,把屋叫,把站叫,把蛋叫,把吃早饭叫食早,把新娘叫新妇,把下车叫落车,把下雨叫掉雨,把抽烟叫食烟,把喝酒叫食酒,把玩耍叫客溜,把开玩笑叫做畅,把回家叫转厝,把脸盆叫罗盆,把洗脸叫洗面,把洗脸毛巾叫面布,把理发叫剃头,把厕所叫粪间,把没名堂叫没解数

最典型的例子是福州人向人道谢不说谢谢而说起动。就是有劳大驾的意思。这是相当文雅而古老的敬词。比如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中的《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儒林外史》等都有起动的记载。

曹雪芹的《红楼梦》第62回《憨湘云醉眠芍药茵呆香菱情解石榴裙》:(一群丫环)刚进来时,探春,湘云,宝琴,岫烟, 惜春也都来了。宝玉忙迎出来,笑说:‘不敢起动,快预备好茶。’”这是贾宝玉生日那天众女子来拜寿时,贾宝玉说的话,使用了起动一词。

施耐庵的《水浒传》第23回《王婆贪贿说风情郓哥不忿闹茶肆》:那妇人道:归寿衣正要黄道日好,何用别选日。王婆道:既是娘子肯作成老身时,大胆只是明日,起动娘子到寒家则个。’”这是王婆以做寿衣为名,给西门庆与潘金莲偷情牵线时说的一段话,使用了起动一词。

可见中国古人说话时使用起动一词是很频繁的。可见福州话里保留了许多古汉语的活化石。不仅福州话如此,福建的闽南话、莆仙话、客家话等也大致如此。除了彼此方言发音天差地别,各地方言的意思则都大同小异。毕竟,福建境内,大家多是北方移民的后裔,而不单单只是福州人。

 

image.png 

 

2、福州话量词使用独特

福州话的第二个特色是量词的使用别具一格。好比洗一遍衣服,福州话则是洗一过衣服洗几遍衣服了?福州话则是:衣裳洗几过了?更奇怪的是,福州话里,关于动物,包括昆虫,不论大小,量词都只有一个:头。好比一只蚂蚁、一尾鱼、一条蛇、一匹马、一头大象,换成福州话讲,通通是一头蚂蚁、一头鱼、一头蛇、一头马、一头大象......

又比如福州人喜欢使用称呼亲人和亲戚、邻里:依奶(奶奶)、依爸(爸爸)、依妈(妈妈)、依舅(舅舅)、依伯(伯伯)、依姑(姑姑)、依姐(姐姐)、依妹(妹妹)、依哥(哥哥)、依弟(弟弟)、依嫂(嫂嫂)······

 

3、福州话擅长使用重叠词

福州话的第三个特色是喜欢使用重叠词,尤其喜欢把关于颜色的形容词加以重叠,把日常生活的用具加以重叠。好比红丹丹”“乌秃秃”“白雪雪”“白恰恰”“青冒冒;好比碗、盘、瓶,说成碗碗子”“盘盘子”“瓶瓶子;又好比半半日、直直话、空空手、嗽咳咳、屐屐板、滚滚汤、矮碌碌、抖抖颤、冰冻冻、空寥寥、光溜溜、车车转、死倪倪;单是一个字,就有喝喝叫、嘎嘎叫、徐徐叫、虚虚叫、喳喳叫、死死叫等不同叫法。

又比如你向福州人问路,而那条路恰好就在前方,他不叫你直走而说直直行(底滴将)。就好像陕西人说端端走(短端奏)是一个意思。

 

image.png 

 

4、强烈的幽默感

福州话的第四个特色是具有强烈的幽默感。形容一个人虚张声势,福州话说他是张死款。形容一个人会吹牛,福州话说他是拍铁锏的。过去江湖艺人卖狗皮膏药,为了骗人,总是用一把铁锏拼命拍打自己赤裸的胸脯,表示贴了狗皮膏药后身体强壮、药效很好。形容一个人很好高、很骄傲,福州话便说他:

侬嘎鼓闹前,心肝太考代哟闹(人在鼓楼前,胸脯挺到大桥头)。这里,鼓楼前和大桥头都是福州的两个相距很远的地名,一个人站在鼓楼前,胸脯怎么也不可能挺到几公里外的大桥头的,于是话里的讽刺意味加倍体现。还有一句类似的福州话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形容小孩不听话:蠓子叮吴够(蚊子叮牛角)。

形容一个人凡事爱抢先:前鼎未滚后鼎叭叭滚(前锅未沸后锅沸沸扬)。

 

5、福州话音相混淆

福州话的第五个特色是分不清,音相混淆。如果你问姓黄的福州人贵姓?他会回答:商沃(姓黄)。如果你再问一个姓王的福州人贵姓?他一样回答你:商沃(姓王)。而且福州人还把姓吴的与水牛的发音混作一块,外地人听起来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字发音居然是一模一样的!而真正姓刘的人你若问他贵姓?他却会回答你:商闹(姓刘)。在平时,你只要认真听,还会发现福州人讲普通话,永远把飞机称作灰机,把吃饭称作戚换,把政府称作进虎,把马蜂称作马哄,把三分钱称作三哄浅,即便是提到福州,他也永远念作胡州,反正死活不发“F”音。真正的是胡诌

 

image.png 

 

福州话中常用的歇后语 鼎边糊--一炆就熟 鼓楼前光饼--抢面 食马屎--诈癫 一嘴食胡椒--胡溜溜(很会撒谎) 鼓楼顶掏时辰牌--挨时度日(消极怠工) 有锣有鼓--有乇对(比喻互相配合、呼应) 猪肝保郎(搽抹)粉--伪装等等

福州话不仅仅保留了古代汉语的众多声调,福州话音韵古书《戚林八音》这八音就是说福州话有八个声韵,比现代汉语四个声韵多一倍。说话的方式福州话很古朴,甚至翻译成汉语就是典型的古代书面语。福州话是古汉语的活化石一点不为过。

 

文章来源福清小作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