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福州古厝—芙蓉园
发布时间:Jan 13, 2020 | 作者:
芙蓉园
说起福州的古典园林,很多人第一个会想到西湖。然而很多人不知道,就在与三坊七巷一街之隔的朱紫坊内藏着福州市区著名的古园林之一——芙蓉园 。福州的芙蓉园在花园弄5至7号,左右落相通、前后进相透。园内亭台、楼阁、假山、水池、雪洞错落有致,古木参天,景随步移。这里也曾是许多显赫一时的人物的居所。
“芙蓉园”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坐北向南,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鞍式山墙,富有福州民居特色。历史上三座建筑毗连,有分有合,坐北朝南,穿斗式木构架,硬山屋顶,四周围墙,富有福州民居特色。
园林设计巧妙,布局优美。其天然景物虽不多,而亭榭结构殊为别致;其范围虽不甚广,而池塘花木颇尽幽雅。尤以假山奇石之多、饰置之精,为全市所罕见,真是“堆金叠玉,玲珑可爱”。有垒作岩洞者,有架为桥梁者,有砌成楼台者,还有形似飞禽走兽者,也有他处移来的前朝古迹,如刻“圭卤”、“石城”、“半亩”等石。园前额“武陵别墅”,穿石桥三数转,西有屋为“白云精舍”。栏杆前有池一方,外环假山石,上有“岁寒冰”,池水由桥下转向东流,为“小泊台”、“岁霞仙馆”。穿径直入,则明窗净几,小阁数椽,为“仙人旧馆”。馆前重峦叠嶂,山石点缀,苍松翠柏,幽荫异常。旁有弓亭,可坐品茗,饶有趣味。西侧隔宅为“芙蓉别岛”,以有芙蓉而得名。中有太湖石十余方,大盈月桌面,长可丈余。有阁曰:“北窗”、“岁寒轩”、“亦陶舫”;镌曰:“浮邱伯”、“木羽仙”、“玉版禅师”、“洪崖先生”、“方壶居士”、“人镜芙蓉”、“笔头峰”、“木仙”等,传为曹石仓旧物。东为小花园,亦具池亭之胜。
其后虽数易其主,抗日战争前亭台楼阁仍焕然一新。直至20世纪50年代,园内尚有两座假山,三口鱼池,花亭雪洞,楼台水榭,曲桥回廊,结构精辟。尤以后一座假山布置出色,池上一峰直立,镌有“芙蓉别岛”四字,笔势挺拔。山上还有“文笔临空”、“鹭臂吟风”、“霞洞”、“桂枝”、“玉笋”、“松下”等石刻;另有“达摩面壁”、龟、蛇等假山造型。历经沧桑,如今园中假山奇石多已拆运到西湖公园等处,尚存部分假山、两口鱼池和亭台楼阁等园景遗迹。园内原有两座假山、三口鱼池,以及花亭雪洞、楼台水榭、曲桥回廊等,结构精巧。西花厅后座假山布置尤为出色,池上一峰耸立,镌有“芙蓉临空”、“鹭臂吟风”、“霞洞”、“桂枝”、“玉笋”等石刻,另有达摩面壁、龟、蛇等山石。园内有一棵据说是叶向高手植的古荔,枝繁叶茂,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光景了;假山旁的两层小阁楼,古香古色、小巧玲珑。芙蓉园自西而东共有三座毗连,其中东座为叶向高所居。
芙蓉园于1991年被福州市人民政府列为“名人故居”, 1992年被福州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列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知识窗
清末龚易图耗资经营,取名“芙蓉别岛”(又称“武陵园”)。清时为三山南馆,与三山北馆遥遥相对,同为骚人雅士吟集之所。其主座原系宋时参知政事陈韡的芙蓉别馆。亭榭结构幽雅,池塘花木成趣,堆金砌玉,玲珑可爱,尤其遍植芙蓉。园内古有紫綍堂、枵仙亭、卧茵书室、绘民亭等。
明初籍于官,其园遂废。明正德间丁戊山人傅汝舟移居于此。诗人郑少谷(善夫)为题门帖云:“巷陋过颜,老去无心朱紫;园名自宋,秋来有意芙蓉。”甚工切。同时,泊台为明长史谢汝韶别馆,其子方伯肇淛世居。东座为明首辅叶向高别业。清光绪间,龚海峰曾孙易图宦归,拥巨资,欲在城东、西、南、北各营别墅,乃重加修葺,辟“芙蓉别岛”(主座),置武陵园(邻座)等,并在芙蓉别岛厅堂集社甫诗为联:“旁人错比扬雄宅;日暮聊为梁父吟。”
清末民国初,别岛自高氏转梁县令濬年;抗日战争时期卖给柯顺直;民国后期为海军将领陈兆锵花园。20世纪50年代曾作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福建省委员会和省妇联住址。“文化大革命”时期被破坏。而后,北院为鼓楼区公安分局所用,大部改建;南院改作民居。
(文章来源:福州市博物馆 公众号)
- 上一篇: 【资讯】传统福州人怎么准备过年的?
- 下一篇: 【活动】发掘闪亮小主播——少儿小主播语训课招生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