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资讯】福州人唇齿间的“非遗”茶香 (下)

发布时间:Jan 26, 2024 | 作者:


 煮水,泡茶

福州人美好生活从一杯茶开始

轻抿一口茶

茶香在鼻尖游走

茶味在唇齿之间流转

蕴含福州气韵的非遗茶生活

是如此惬意和舒适

 

三、七境茶制作技艺

image.png  

露山秀水佳茗,七境幽源存奇。千载万古流芳,天上人间馥颐。这首诗赞美的正是罗源县西兰乡的名茶——七境茶。七境茶俗称罗源绿,史称罗源尖子,又名元明绿。相传,七境茶产于福建省罗源县境内,以香高、味爽、色翠、耐泡、回甘隽永,历来饮誉京津,明崇祯年间曾作为贡品。

image.pngimage.png

七境茶采摘期长,每年清明后开采,白露时封园,采摘以一芽一叶为标准,一年可采春夏秋三季。七境茶的品质,和产地气候条件密不可分。七境茶产地海拔都在四五百米以上,年平均气温18℃,春夏两季雾蒙蒙,雨量充沛,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所以产出的茶叶品质也优。

image.pngimage.png

七境茶属炒青绿茶,制作工序考究,主要经过摊晾、杀青、揉捻、烘干四道主要工序。杀青时要靠经验和手感来感知锅温与茶温,这样才能辨别鲜叶水分的流失程度。之后,反复揉、炒,其形要揉得像鞭炮的引线。烘干时,一般要顺时针翻炒,温度不能太高。

image.png  

七境茶的茶汤明亮,香气四溢,尝起来清新爽口。七境茶外形条索紧结弯曲,色泽油绿稍灰、有光泽,爆点明显。内质香气鲜嫩持久,栗香显带花香,汤色嫩绿明亮,滋味浓厚鲜爽,叶底嫩绿软亮。2017年这种绿茶的制作技艺(七境茶制作技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四、泮野柏山岩青茶制作技艺

image.png 

泮野柏山岩青茶制作技艺是福州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工艺综合了铁观音及武夷岩茶的制作工艺,经过采青、晒青、晾青、摇青、炒青、揉青、走焙、拣梗归选、烘焙等十几道工序,制出的茶叶兼具铁观音的清香和岩茶的醇厚,茶汤清澈橙黄,香气馥郁清香,滋味鲜醇甘爽。

image.pngimage.png  

柏山岩青茶,位于福州市长乐区泮野村柏山岩茶园,《新唐书·地理志》《唐国史补》等史志记载:长乐郡贡茶,据后唐(五代十国935)毛文锡撰《茶谱》记载:福州柏()岩极佳,可见闽县六里区域古代茗茶荟萃,茶品极佳。

image.pngimage.png

明代长乐人谢肇淛著《五杂俎》中记载:茶揉而焙之,则本朝始也……茶之香原不甚香远,惟焙者火候极难调耳,取茶中段故茶皆一色。高濂《论茶品》记载:茶之产于天下,多矣!福州有柏()……茶以日晒者佳,其青翠香洁,更胜火炒多矣!从明代柏山岩茶已改炒之散茶,揉而焙之,且采中段二三叶茶青以及做青晒茶等,更具炒焙清香。

 

福州是一座茶香四溢的城市

茶文化历史悠久

底蕴深厚

在这里,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

最常见的饮品

 

捧一盏茶,慢泡细饮

茶韵悠然,沁人心脾


来源:说茶ShowCha、福州规划馆、福州新闻、遇见长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