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榕博臻品 | 清光绪何子林浅绛彩山水人物图筒形盖罐
发布时间:Dec 14, 2023 | 作者:
浅绛彩瓷
福州市博物馆藏
清光绪何子林浅绛彩山水人物图筒形盖罐
这件福州市博物馆馆藏——清光绪何子林浅绛彩山水人物图筒形盖罐,除绘画外,作者还注明绘画的师法来源、创作时间、地点、作者姓名。题注“抚子久老人笔法”,子久老人即元四家之首黄公望,所创浅绎山水,正是浅绎彩瓷绘所尊崇、仿效的文人画风。葵巳应为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作者何子林客居景德镇珠山时所绘。何子林事迹待考。
盖面近景绘一童子倚坐山石旁,石上放置书卷,童子作沉思状,远景绘绿树黄花,上方黑彩书“仿元人笔法”。
罐腹部绘苍松下,一白须老人和童子屈膝坐地,老人正用彩带为童子编发辫,黄发垂髫,怡然自得,画面温馨。
罐背后黑彩书“抚子久老人笔法,葵巳重九后三日画于珠山客次,何子林写生”,下铃圆形朱文印,印文模糊不清。罐底有方形朱文四字印,已模糊不清。
什么是“浅绛”呢?
“浅绛”原是中国画术语,说的就是元代黄公望首创的用水墨勾画轮廓并略加皴擦,以淡赭、花青、藤黄等冷色彩渲染而成的山水画。
福州市博物馆藏
清光绪王锦源款浅绛彩山水人物图海棠碗
浅绛彩瓷是一种低温釉上彩瓷,它以浓淡相间的黑色彩料在瓷器上绘出花纹,再染以淡赭、水绿、草绿、淡蓝和紫色等冷色彩,再经650一700 ℃的低温二次烧成,又因为绘画效果近似纸绢上的浅绛画,就称为“浅绛彩瓷”。在部分陶瓷研究论著中,又称“白地五彩”、“水墨五彩”、“雅瓷”等。
福州市博物馆藏
民国汪友棠浅绛彩山水人物图分格笔洗
清末同治、光绪年间以至民国初年,浅绛彩瓷最为盛行,涌现出程门、金品卿、王少维等浅绛彩瓷绘名家,其作品风靡一时。20世纪二三十年代浅绛彩瓷逐渐被色彩艳丽、更富于表现力的“新粉彩”所替代。浅绛彩瓷施彩浅淡,将纸绢上的中国画移植到瓷胎上来,集诗、书、画、印于一体,颇具文人画意和笔墨风雅,虽然流行时间短暂,但在中国陶瓷艺术史上写下了绚烂夺目的精彩篇章。
来源:福州市博物馆
文章摘自戴小巧.浅绛雅瓷——福州市博物馆藏浅绛彩瓷赏析[J].艺苑,2017(03):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