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家风家训 | 德积一门九进士,相国陈廷敬的家风故事
发布时间:Jun 6, 2023 | 作者:现代商业银行
陈廷敬是康熙朝响当当的人物,他为康熙供职50多年,累迁28次,先后担任过工部、刑部、户部、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等职务,是实实在在的一代名相。由于学识渊博,他还担任过《康熙字典》的总裁官。
陈廷敬的老家在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那里现在已经成为国家5A级景区,它有一个非常气派的名字叫皇城相府,“皇城”的雅号是因为康熙皇帝南巡时,曾在陈廷敬家住过2次;而相府,则是因为陈廷敬的相国身份。
陈廷敬
宅子的气派,不仅仅体现在它的宏伟和豪华,最重要的还是因为它的内涵。明清两代,陈家一共出了九位进士,其中有六位翰林,有大小官员三十八位,这样的成绩在重商轻儒的山西几乎是一个特例。陈家是清代北方的一个文化大家族,享有“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的美誉,从明朝万历年间,到清朝乾隆年间,陈家在官场风光了260年。可以想见,支撑这等荣耀的得是多么厚实的家风渊源。
尊儒重道厚积薄发
陈家祖上是牧羊人出身,发迹于明代中期。陈氏二祖陈林以煤铁起家,历经数代积累,成为富甲一方的大家族。陈家的生意遍及东南亚和俄罗斯,是晋商早期杰出的代表。有了财富原始积累后,陈家开始重视教育。
陈氏家族的家训是三世祖陈秀创立的,在陈家家境殷实后,陈秀开始加强对陈氏子弟的教育,专门写了教子诗词,这就是陈氏家训的来源。家训核心是“勤俭、刻苦、博学、谨慎”八个字。家训的内容主要以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为根本,重伦理道德和自我修养,在封建社会,儒学是正道,陈家子弟世代学习儒学,这是后来陈家出了那么多能人的根本原因。
陈廷敬的廷字,是顺治皇帝赐予的,因为他当年参加会试时,与顺天府的考生同名。敬是他父亲给取的,来自于《易经·坤卦》,“君子敬以直内”君子要时刻保持恭敬谨慎,以防思想上出现偏差。陈廷敬确实把祖先的教导铭记于胸,这也是他一辈子行得正、坐得端的根本。换句话说,丰厚的儒家学说的积累,让陈廷敬得以在人生征途上顺风顺水。
以俭养廉清风明月
陈家祭奠祖先的供品不是大鱼大肉,而是青菜豆腐。这是一种非常另类的做法。而观陈廷敬的一生,想来也是正常的。陈廷敬曾官至文渊阁大学士,但退休后,出门无车,有时还得找同僚借用,冬天吃咸菜度日,他因此还留下诗句“索莫一冬差有味,菜根占得菜花春。”
早在陈廷敬担任左都御史期间,他向朝廷奏呈《劝廉贵先以俭祛弊务绝其源》的奏章,提出“贪廉者,治理之大关;奢俭者,贪廉之根袛。欲教以廉、当先使俭”,建议朝廷立法,使人心尚俭,以挽日益颓败之风。就像陈廷敬建议的,如果不保持勤俭的习惯,官员定难守住廉洁的底线。这是古今铁律,现在读陈廷敬的奏折,也觉得非常时兴。
陈廷敬次子陈豫朋,康熙年间进士,官至湖广学政;他在担任六至七年的地方官时,政绩和官声远播。陈豫朋回京城时,陈廷敬挥笔题诗“敝裘羸马霜天路,赖汝清名到处传。”这是一个父亲多么自豪的时刻!
陈廷敬故居
三子陈壮履也高中进士,曾入值南书房。在陈壮履步入官场前,陈廷敬对他说:“更得一言牢记取,养心寡欲是良规。”教育儿子要清心寡欲。陈廷敬一定记得,康熙四年(1665年),他从老家准备回京赴任,母亲张氏为他整理行装时,对他说的话“你的一切花销,家里都会想办法帮你解决,千万不敢贪国家的便宜。”“慎毋爱官家一钱。”这句话多么振聋发聩,多么警醒世人!
陈廷敬有个雅号叫“半饱居士”,这是家里人私下对他的称呼,“半饱”表明陈廷敬知足,不生贪腐的谨慎之心。在他去世50年后,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称赞他“独持清德道弥尊,半饱遗风在菜根。”
陈廷敬退休后,他检视自己一生的所作所为,为官清正,两袖清风,他自豪于自己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并由衷感慨“不负当年过庭语,先公曾许是清官。”是的,清风明月也可为陈廷敬作证。
积德行善耕读传家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陈氏祖训中有“觅几文本分钱休悭休侈”的句子,教育子孙:对自己要勤俭节约,对他人要乐善好施。
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山西遭遇灾荒,陈廷敬的父亲陈昌期将几代储积的粮食数十万石全部赈济给乡人,因此而保全生命的饥民不可胜计。不仅如此,他还把乡人历年向他借钱的债券全部当众烧毁,共计捐金钱数十万。得到资助的乡人感恩戴德,要求地方官向皇帝上表奖励陈氏家族。
皇城相府
陈昌期不同意地方官把自己的事上奏朝廷,快马到京城,让当户部尚书的儿子把这件事在上报朝廷之前压下来,陈廷敬立即联络山西的官员,还真的把这件事给压下来了。
陈家不想张扬,主要还是因为他们家风朴素,他们的乐善好施、行善积德是出于本心的,他不希望让人觉得他是在沽名钓誉。这就像当年修家谱,陈昌期让陈廷敬主持,但前提条件是,不要攀附名门望族,据实考据祖先一脉。这也就是陈家一世祖身穿牧羊人衣服、手拿鞭子画像的由来。陈氏家族不以农耕牧羊为低贱,因此他们始终保持着耕读并举的家风。到陈廷敬的父亲,陈家已经是第八代了,即使成为方圆百里的富户巨族,到了非常兴旺的阶段,他们仍不放弃耕读传家的本色。
《清史稿》记载,康熙皇帝得知陈廷敬逝世的消息,感到非常痛惜,亲自为他写了一首挽诗“世传诗赋重,名在独遗荣。去岁伤元辅,连年痛大羹。朝恩葵忠励,国典玉衡平。儒雅空阶叹,长嗟光润生。”
这首挽诗,少有人知。可他们知道,康熙皇帝对陈廷敬有个更加著名的八字评价:“宽大老成,几近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