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3820”战略工程|市文物局:遗珍绽华彩 文脉续荣光
发布时间:May 26, 2022 | 作者:福州市博物馆
“3820”战略工程
【编者按】“3820”战略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期间绘就的跨世纪宏伟蓝图。5月22日《福州日报》专版刊发“宏伟构想 跨越足迹 福州市‘3820’战略工程实施30周年特别报道”,回顾30年来我市文物保护工作成就。现全文转载如下:
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 林振寿摄
华林寺大殿 林振寿摄
千年福州,大美俨然。走进古老庄严的华林寺大殿,追寻“长江以南木构建筑‘活化石’”的历史印记;徜徉人流如织的三坊七巷,探寻林则徐、严复等伟人足迹;登上巍然屹立的鼓山,研寻书法艺术的渊薮……历史文化遗珍富集,历史沉淀丰厚,文物古迹众多——走进福州,宛如踏入了一座馆藏丰富的露天历史博物馆!
文物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去年8月,市委、市政府联合印发《福州市文物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明确市文物局为市政府工作部门。市文物局正式挂牌,是我市推进文化遗产保护的重大举措,为我市做好文物工作奠定了机构保障,标志着我市文物工作迈入了新阶段。
进入新时代,市文物局怀着特殊的感情、特殊的责任,牢记嘱托,扛起守护千年闽都文物的政治责任与历史责任,持续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创新保护机制,谱写文物保护新篇,让遗珍绽华彩、文脉续荣光,助力打造闽都文化国际品牌。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
——2016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文物工作的重要指示
林则徐出生地之罗氏试馆旧照
林则徐出生地全景
回眸篇
“四个一”奠定福州文物保护工作基础
上世纪90年代,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期间,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思想理念,推动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引领性的探索实践,组织修复林则徐系列遗迹、柔远驿(琉球馆)、林觉民故居、邓拓故居等一批重点文物。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关心修复的一大批文物建筑,现在都成了福州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和城市亮点。
习近平总书记当年确定的文物保护工作“四个一”,为今天的福州文物保护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福州市文物保护“四个一”,即设立一个局(成立福州市文物局)、组建一个队(成立福州市文物考古工作队)、颁发一颗印(确定城建项目需经文物部门盖章同意)、拨付一百万元(年度文物保护经费从8万元增至100万元)。
灵济宫碑亭 林振寿摄
潮江楼
奋进篇
守护闽都遗珍 赓续千年文脉
今年“五一”假期,位于马尾街177号的潮江楼迎来了一批批游客。潮江楼是福建省级革命历史遗址,为福州籍党的早期领导人、中国工人运动杰出先驱、中央监察委员会首任主席王荷波从事革命活动的重要旧址。1926年,福建革命历史上著名的“马江会议”在此召开。今年2月,潮江楼、胡也频故居等一批革命文物被公布为福州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全市共有120处文物列入国家和省文物局公布的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单。
近年来,我市全面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力度,进一步健全完善文物保护体系。全市公布实施文化遗产保护法规、规范性文件、措施等近20项,编制完成新店古城遗址等一大批文物本体保护规划。近5年来新公布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10处,全面完成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建档和全市不可移动文物定线落点工作,并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管理系统。在此基础上,我市加强城乡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工作,结合“多规合一”平台,对3500多个城建项目提出文物保护要求和意见。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探索·发现》栏目之《福州古厝》专题片,介绍了文物和古厝保护的福州范本。
中小学生参观“碗礁一号”出水文物精品展
林觉民故居 林振寿摄
福州拥有7000多年的历史积淀和2200多年建城史,福州考古工作任重道远。我市不断加强考古工作力度,加强配合城乡重点项目的文物调查勘探、发掘工作,推进福州城市起源、福州海洋文明等课题调查与研究,积极参加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探寻古城发展历史,赓续千年文脉。
百年沧桑、黛瓦相连的福州古厝是闽都文化一张熠熠生辉的名片。近年来,市文物局以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在榕举办为契机,积极实施华林寺大殿等约500处文物修缮工程、安全防护工程,开展新一轮古厝保护提升、普查登记和保护利用专项行动,强化一线技术人员传统技艺,培训了362名技术工匠,努力打造文物修缮精品工程。
横屿遗址考古发掘现场
保护修复后的柔远驿(琉球馆) 林振寿摄
要让文物活起来,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近年来,我市新建市海上丝绸之路展示馆等一批文博馆所,备案成立10家非国有博物馆,数量位居全省第一。同时,我市积极探索“文物+非遗”“文物+文创”利用新模式,持续推动文物合理利用,三坊七巷建筑群等4个文物建筑保护利用案例入选国家文物局《文物建筑开放利用案例指南》。
来源:福州市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