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祠文化 | 台屿陈氏宗祠,承载了7个多世纪的家族史......
发布时间:May 25, 2022 | 作者:福州市博物馆
台屿陈氏宗祠
台屿陈氏宗祠位于台屿村台山南麓,前身为南宋景炎元年(1276年)台屿陈氏三世祖陈嘉言建的“书隐草堂”。明朝洪武初年改建为宗祠,明万历年间扩建,清嘉庆年间重修。
经过重修、改建,宗祠融古今建筑于一体,如镶嵌于绿野中璀灿明珠。台屿陈氏宗祠是福州地区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宗祠之一,已公布为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宗祠坐北朝南,四面风火高墙,纵深125米,宽19米。前后共五座建筑,依山势而建,无论古建还是新盖的建筑,都保持着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巍峨壮观。
宗祠面街的墙上写着“台屿陈氏宗祠”,左右两边墙面分别嵌着“台山两等学堂旧址”和“书隐草堂旧址”的石碑,透出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
从大门入内,是宽敞的祠埕,祠埕内丹桂丛立,名“桂花埕”,后埕围墙两边有雕刻中国古代二十四孝图文故事的青石雕墙面。
正面为第一进“思亲楼”,为仿宫殿式两层阁楼,系原“仪门厅”改建。
右侧小院保存着重要文物六角“御碑亭”,内存有明天顺年间的平首圣旨碑一通,碑额刻“圣旨”二字,碑文为:“旌表义民陈淮,愿出米两百石。天顺二年八月□日立。”这是明代英宗皇帝在1458年为表彰台屿先祖陈淮捐粮赈灾义举颁发的圣旨,里人立碑以纪。
御碑亭
平首圣旨碑
第二进“丛桂堂”为横撑减柱式建筑,柱梁上挂满历代名人的匾额和联板。匾额除明嘉靖皇帝御赐的“儒族”,还有“词林名士”、“靖粤功高”、“碧血黄花”、“吾族之光”、“十二代同堂”等。厅堂两侧墙壁镶嵌四块汉白玉石刻,上刻民族英雄文天祥书法“忠、孝、廉、节”大字。
丛桂堂
第三进“高士堂”为杠梁减柱式建筑。“高士”是古人称赞台屿陈氏始祖陈允元的赞语,台屿人也以此作为始祖陈允元的名号。厅堂内布置有匾额联板和各种装饰器物,如“万代如见”(明通大夫奎公遗墨)、“舜胄源流”和反映先祖职官的“通议大夫”、“中宪大夫”、“赞善大夫”、“车骑将军”、“陆军中将”等匾额,以及左右陈列的古代钟鼓、服饰、銮驾和十八般古兵器,充满古风古韵。
高士堂
第四进为“魁星楼”,是“书隐草堂”旧址,《福建通志》载:“书隐草堂在台屿,宋景炎元年,陈司户嘉言筑。嘉言官建州司户,值元入侵,遂归隐于此,积书数万卷,人称书隐先生”。楼前石埕中为“书隐古泉”遗址,其间的井水清澈如镜。
魁星楼
台山阁
第五进“台山阁”为2002年重建。原“台山阁”为陈氏三世祖陈嘉言的藏书楼,仅余遗址。重建后楼高五层,仿古方塔形建筑,雄伟高耸,成为台屿的地标建筑。
来源:福州市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