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资讯】福地福人居 | 四五点雨,二三条街,一把油纸伞,信步闽江畔

发布时间:May 9, 2022 | 作者:福州市博物馆


撑着油纸伞

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一个

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戴望舒《雨巷》

 

微信图片_20220509101841.jpg 

 

在福州三坊七巷中,

一进入塔巷,

门口墙上挂着的纸伞

就吸引了游客的目光,

这便是福州“三宝”之一的油纸伞。

这些颜色丰富的油纸伞,

在斜阳的照射下,

形成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

十分好看

 

微信图片_20220509101856.jpg 

 

油纸伞是“福州三宝”之一(“福州三宝”指的是油纸伞、牛角梳、脱胎漆器)。相传为王审知入闽时引进福州,据《福州史志》记载,唐至五代时期,河南人王审知率兵南下入闽,建立闽国,制伞工艺也由中原的江浙地区流入福州

 

在福州,油纸伞可是很有说头的:油纸与“有子”谐音,寓意多子多福;伞架为竹,寓意节节高升;外形为圆,寓美满团圆;桐油工艺,镇宅辟邪。福州多烟雨,油纸伞又被称为“包袱伞”,意思是出门之人所背的包袱里常夹着一把油纸伞,因“包袱”与“保福”谐音,因此油纸伞也有永保平安的寓意。

 

微信图片_20220509101859.jpg 

 

福州油纸伞不仅可以经烈日暴雨而不发泡、不爆裂、不脱骨、不漏水,还能承受强风不断骨,还能开合上千次伞面不裂。这其中的奥妙在于工艺和选材

 

一把遵循古法制作的油纸伞,需要经选竹、制骨、上伞面、绘画、上油等几十道工序,近一个月的制作时间。将毛竹晒干、去青、脱脂后制成伞骨,再缠棉线、上伞面、刷桐油以防水

 

微信图片_20220509101901.jpg 

 

选材方面,需选用三年生闽北毛竹为原料,少于三年毛竹过软,易变形,多于五年则易折,弹性不足,一把油纸伞,只能用同一根毛竹做伞骨

 

伞面则采用含有桑树皮的绵纸,此类绵纸韧性足,可保纸伞开合千次不裂。桐油需里外各上两道,自然阴干后,伞面通透、光滑。由于兼顾观赏性和实用性,福州的制伞业于清末民初步入鼎盛,据统计,那时福州全市油纸伞店达300余家

 

微信图片_20220509101903.jpg 

 

如今,油纸伞虽因复杂的工艺而逐渐淡出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但其作为一种精美的工艺品仍备受喜爱与欣赏

 

一把油纸伞,

承载着福州历史岁月的辉煌时刻;

一把油纸伞

成为闽江江畔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一把油纸伞

带来往日记忆中的温情时光

 

来源:福州市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