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谈“昙”冷知识——为什么昙博遗址厅冬暖夏凉呢
发布时间:Apr 14, 2022 | 作者:福建省昙石山遗址博物馆
谈“昙”冷知识
为什么昙博遗址厅冬暖夏凉呢
谈昙冷知识又来啦!
相信来过昙博的朋友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事,昙石山博物馆遗址厅是一个避暑驱寒的好地方,冬暖夏凉,温度格外适宜。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还要从昙石山遗址博物馆的建设初衷说起。1954年1月,当时昙石村村民在修堤取土时,让昙石山遗址首次重见天日。它的发现将福建文明史由原来的3000年向前大大推进了一步。为了保护昙石山的祖先们给我们留下来的“宝藏”,闽侯县政府便依托考古遗址现场,而建立起一个以昙石山文化为主题的专题性博物馆。
那这跟今天聊的这个话题有什么关系呢?其实答案就藏在遗址里。
因为遗存久埋于地下,长期受地下水、微生物等侵害腐蚀,而且各种遗存发掘出土至今一直都是就地露天展示,为了防止空气污染、微生物侵害、盐分的溶解和结晶等各种外界不利因素所造成的骨骼断裂或裂隙加宽、土体风化、酥解、霉变等病害,遗址厅的外立建筑面便充当起保护伞的功能。
为了延长遗址寿命,在“保护伞”的内部,就必须将环境温湿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如果温度变化剧烈,环境温差过大时会引起热胀冷缩,而且,当温度与环境中的湿度、光、氧、虫、霉等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时,温度就是加速剂、催化剂。此外,南方3-5月份,气温回暖而湿度猛烈回升,湿度过高,土质疏松、风化霉变等便成为土遗址保护的大问题。所以昙博遗址厅常年恒温恒湿,就有了大家所感受到的冬暖夏凉的舒适啦!
其实为了更好地保护好遗址,单靠恒温恒湿是不够的,还要对遗址进行了加固保护。加固后不仅要保证土质的渗透性,保证遗址土质的质感和外观,还要提高力学强度,做到修旧如旧,不影响文物的原始面貌。
好啦!
博物馆冷知识又增加了,期待下期再见!
来源:福建省昙石山遗址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