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福文化|乾隆皇帝御赐甘国宝“福”字匾
发布时间:Apr 12, 2022 | 作者:福州市博物馆
乾隆皇帝御赐甘国宝“福”字匾
该面字匾木质,长方形,中间是乾隆皇帝亲题的“福”字,上方有“御赐”两字,左右两侧分别书“乾隆三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广东提督臣甘国宝立”字样,外围为镂空技术雕刻。
甘国宝,祖籍屏南漈下,出生于古田县二十六都(今屏南县小梨洋村)。清乾隆三十二年,甘国宝授广东提督,官居从一品,这是当时汉人在清朝绿营中最高级别的长官了!他深觉皇恩浩荡,“惟有竭尽血诚,倍加惕厉,整饬营伍,绥靖地方,以期稍报高厚于万一。”因此更加深受乾隆皇帝的赏识,第二年,即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冬,甘国宝奉旨进京陛见,乾隆皇帝赐给御书“福”字,所受荣恩,达到极致。
乾隆赐“福”的来历
乾隆皇帝为什么给臣下甘国宝“赐福”呢?这要从康熙皇帝为祖母“祈福”说起。
康熙对祖母感情笃深,后来随着孝庄年事不断增高,他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祖母的身体,为使祖母康健,去除病灾。康熙查知上古有“承帝事祈福续寿”之说,意思是真命天子是万福万寿之人,可以向天父为自己“祈福续寿”,他决定为祖母祈福续寿,沐浴斋戒三日后,于乾清宫升座,举行极为隆重的御笔挥毫大典,书成福字敬献祖母。孝庄得此“福”后,身体日见好转,并且福寿绵长。
“福”字后来被乾隆帝衍化为“万民之福”,想让天下万民都能沾沾这福之灵气,得以迎福、聚福、得福、享福。他在每年十二月初一日,写斗方“福”字以赐大臣,对象为王公大臣以及内廷供奉,如翰林之值上书房、南书房诸臣,也有赐给封疆大吏的。甘国宝作为广东提督,官居从一品,是乾隆皇帝爱将,也享受到了“赐福”之荣。
《万树园赐宴图》
“福”是“建”出来的
小梨洋村甘国宝故居
乾隆皇帝御赐的“福”字匾
当年乾隆皇帝赐给御书“福”字,甘国宝回程后,即制成数方匾额,分别悬挂于府第、宗祠及旧居等处,以示恩宠。
甘国宝生于1709年,距今已经三百多年了,至今,人们缅怀他,景仰他,传颂他,并流传许多民间故事和地方戏曲。为什么一员将官会得到许多世代人们的普遍赞扬呢?这也许是甘国宝的传奇经历与人格魅力使然。
或者,用时下流行的一句话说:“福”是“建”出来的。
《屏南县志》关于甘国宝的记载
作为那个时代的忠臣良将,甘国宝出身于平民家庭,凭着过人的智慧与毅力,勤奋自勉,忠于职守,为国效力数十年。上级对他的考核评价、百姓对他的感激赞许,口碑俱佳,诸如:才干优长,见识明澈;军政卓见,才守兼优;驭兵有术,治饷无虚;所治盗贼屏迹,村居无警;教民明礼义、务耕耘;使兵安其伍,民乐其业;治军纪律森严,攻考精详,居官念切民瘼,乐善好施,等等。乾隆二十四年,甘国宝调补台湾镇挂印总兵官,在他到台履任的谢恩折中,皇帝朱批有奖慰之语:“此系第一要地,不同他处,非才干优良、见识明澈者不能胜任。”事实证明,他果然不辱使命,台湾因孤悬海外,历来为外敌、盗寇及宵小之徒盘踞潜踪之所,加上当地土著与汉人争界,经常引发纠纷而致杀人。甘国宝到任后,立即下令“严疆界,谨斥堠”,严禁汉民越界侵占土著田地,土著敬服他的公道、威严和惠政,从此不敢放肆,汉番得以和睦相处,他巡察番社时,土著人载歌载舞,争先恐后表示欢迎。两年后他升任福建水师提督,百姓送万民伞,并有乡老亲自为其操舟送行,乾隆帝后来在杭州观潮楼检阅水师,对福建水师极为满意,嘉许其治军有方。
乾隆二十九年,甘国宝因“厦门陋规案”而被议革,乾隆皇帝深感遗憾,只将他作降职处理,调任云南开化镇总兵。当时缅方盗寇阴谋叛乱,总督认为“非国宝不能弹压”,奏请调甘国宝前来压镇,缅方盗寇慑于甘将军威名,终于不敢轻举妄动。后来甘国宝二度戍台,深受百姓欢迎与爱戴,老百姓箪食壶浆,夹道欢迎。在台湾,他时常巡视地方,考察防务,制定了总巡、分巡、轮巡、会哨几种巡查法,他还注意教化民众“明礼仪,勤耕种”,使兵安其伍,民乐其业。乾隆三十二年,听说甘国宝将赴任广东提督,台湾百姓思念眷恋之情,比前次之离任台湾显得更加深切。在广东任内,他赈济惠州水灾饥民,百姓称之为再生父母。所以就有乾隆三十三年皇帝三次召见甘国宝,赐给御书“福”字的恩荣。
甘国宝题刻“瞻云”
(厦门水师提督府旧址)
甘国宝后来调补福建全省陆路提督,他在六十多岁的时候,自感身体开始衰弱,于是上奏请求退休,乾隆皇帝多次召见,并赐饮食,勉励他说:“你身体还很强健,正是国家依赖你出力的时候啊!”他68岁时,在出巡八闽途中,逝于任上,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蔡新《甘公行状》称他:“历戎行四十余载,其间开府十闽,建牙七省,为万里干城之寄,其丰功伟绩彪炳人寰。”
他曾教训自己的子孙说:“居官廉慎,尽心报国,勿坠家声。”
甘国宝指虎画(现存于台北博物馆)
甘国宝是那个时代为官者的楷模,也为后世树立了良好的操守风范。如今的全民“建”设,全民得“福”,也是一样道理。福建人民在奋斗路上,不断靠实干、靠拼搏,赢得美好未来。奋进新征程,扬帆再出发,“福”字当头,昂首向前,把“福”继续“建”大、“建”强!
来源:福州市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