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坊巷名人 | 董奉:杏林春暖与道家文化
发布时间:Sep 6, 2021 | 作者:
滨海新城由首石山、南阳山、董奉山三山环抱,这里人杰地灵,有着许多有趣的历史故事。其中,董奉山是长乐区唯一的国家级森林公园,位于长乐古槐镇,距福州市区约50公里。董奉山原名福山,后人为纪念董奉而易名。董奉何许人也?在他身上有哪些故事?让我们先从“杏林春暖”“上善若水”两个成语说起。
“杏林春暖”喻指医生的高尚品德,“上善若水”则出自道家文化经典著作《道德经》,意思是人的品性应该要像水一样,11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两者的内涵颇有相近之处。有意思的是,追溯时光,在董奉身上,也展现了杏林春暖与道家文化存在的“历史渊源”。
董奉草堂
位于董奉山的董奉草堂,供奉着三国时代名医董奉的塑像,“杏林春暖”便是关于他的故事。据晋葛洪《神仙传》卷十记载:“君异居山间,为人治病,不取钱物,使人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十年,计得十万余株,郁然成林……”后来,董奉告诉人们,凡是到他的杏林买杏的人,不需要付钱,只要拿一些粮食放在仓中,就可以去林中取杏。于是,每年董奉用杏换来的粮食堆满了仓库,他又拿这些粮食救济了无数贫民。根据董奉的传说,人们用“杏林”称颂医生,医家也以“杏林中人”自居。
这样一位具有高尚品德的名医与道家也结下了深厚渊源。在董奉草堂内,展示了关于董奉“拜师入道”的故事。据草堂管理人员陈雪官介绍,东汉末年,战乱不断,疫病绵延,董奉目睹百姓饱受病痛的折磨,耳闻“福山观”老道长博学多才,精于歧黄之术,便前往拜师。在道观期间,老道长倾其所有,传授给他经典医书和道家秘方,并教他日后行医救人要博爱宽怀、悬壶济世、不求名利。在老道长的熏陶下,董奉逐渐成长为精于医术、乐善好施的一代名医。
草堂旁的石刻
道家对修身养性,有其一番道理。相传,董奉修得医道后,青春长留,驻颜不变。有一个在侯官出生的少年,第一次见到董奉时,董奉已是四十出头的人。多年以后,此人回侯官探亲,看见许多当年的邻居朋友,都已经老的老,死的死,唯有董奉的容貌一如往日,没有一点变化,就觉得董奉“已然得道”,才能如此青春永驻。后来,拜访董奉寻求“长生不老”的人日益增多。故事虽然比较玄乎,但也可看出道家的修身之术对强身健体大有裨益。如今,位于草堂内的董奉雕像,上面的卒年被百姓去掉了,据陈雪官介绍,之所以把卒年去掉,是百姓们认为董奉“已然成仙”,福佑着吴航大地。
虽然只是传说,但中医中确实蕴含着阴阳五行学说的思想。香港浸会大学中医学院教授李致重先生在他的《中医复兴论》里说:中医学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方法论,以证候为研究对象,形成了以藏象经络、病因机理为核心,包括诊法、治则及方剂、药物理论在内的独特、完整的理论体系。中医认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脏腑经络、四肢百骸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因此,中医学辨证施治体现了中国传统的阴阳五行学说思想。
草堂内的董奉雕像
当前,国家正在推进中医复兴,利用大数据等先进科技开展中医研究,其实,不妨回过头来,看看我们老祖宗留下的文化瑰宝,用自己的文化阐释自己的“国宝”,在推动中医复兴的同时复兴我们的文化。
(来源:福州新区新城)
- 上一篇: 【资讯】不可逆转 奔涌向前:美术画卷里的“黄河故事”
- 下一篇: 【资讯】非遗展示馆全攻略 - 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