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巧夺天工!福州这件国宝,精品中的精品!
发布时间:Aug 11, 2021 | 作者:福州晚报
砚为文房四宝之一
致密坚实幼嫩、细腻温润如玉的端砚
则位居“中国四大名砚”之首
又因其独特而丰富多彩的石品花纹
以及巧夺天工的雕刻艺术
而闻名于世
本期的“市博探秘·镇馆之宝”的主角
正是清嘉庆二十四年的
青花雨淋墙端砚石
和蕉白鱼脑冻端砚石
端砚自唐朝初年开始出产
产于端州(今广东省肇庆市)
东郊羚羊峡烂柯山的端溪
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
与甘肃洮砚、安徽歙砚、山西澄泥砚
齐名“中国四大名砚”
因石质特别幼嫩、纯净细腻、坚实严密,端砚被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及鉴赏收藏人士誉为“文房宝中宝”“天下第一切”之美名,并冠以“中国四大名砚之首”。清人陈介亭称端砚有“八德”,即“历寒不冰、贮水不耗、研墨无泡、发墨无声、停墨浮艳、护毫加秀、起墨不滞、经久不泛。”民间曾传说唐代某年科考,长安冰天雪地,许多考生的砚台墨水都结冰了,只有一位来自广东肇庆的考生照常书写不辍。监考人大为吃惊,发现端砚的奇异。皇帝得知后,将端砚列为贡品。“历寒不冰”的佳话就此传开,端砚也因而扬名。
初唐时期,端砚纯粹是文人墨客书写的实用工具,砚面上一般无饰纹,形制简单。但到了中唐之后,端砚开始从纯文房用品,演变为实用与欣赏相结合的工艺品。石质、石品花纹、砚形、雕刻工艺开始变得更为丰富,也流传下很多赞美端砚的诗歌和砚铭。如中唐时期刘禹锡的“端州石砚人间重”,李贺“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更是咏端名句;晚唐皮日休赞端石“微润将融紫玉英”;唐末徐夤云“远向端溪得,皆因郢匠成”。端砚虽地僻岭外,已渐成中原文人士大夫争求之物,使用端砚,仿若灵感顿生、笔下生花。
到了宋代,举国上下文风四起,端砚发展进入鼎盛时期,不少政治家、文学家和书画艺术家们对端砚如痴如醉,如欧阳修、米芾、苏东坡、蔡襄等人。
到了清代,不得不提的是乾隆皇帝。这位被现代人戏称为“盖章狂魔”“题字狂魔”的收藏大腕对端砚特别喜爱,收藏大量精品端砚,据《西清砚谱》记载有62方,每方端砚都有它的刻铭,可见乾隆皇帝对端砚之喜好。
《西清砚谱》云:“古今佳砚,因质美工良,而鉴赏品题,因人增贵。”砚台在制作过程中,不断融入各个时代的艺术特征和审美情趣,与文学、历史、绘画、金石和雕刻融会贯通,不仅有其实用功能,还有欣赏价值,文人雅士钟情于此也就不足为怪了。
福州市博物馆藏有两方古砚
一为清嘉庆二十四年青花雨淋墙端砚石
一为同年的蕉白鱼脑冻端砚石
皆为国家二级文物
青花雨淋墙端砚长16.5厘米,宽10.2厘米,高2.1厘米。素砚,无刻纹饰,眉上侧有龚易图的款识。砚的正面青花白者为鱼脑,有鸲鹆青花小眼于砚面右上角,旁边有采石时留下的小斜面,约4厘米长。
“鱼脑冻”石质地特别细腻,幼嫩、滋润、坚实,像凝结的鱼脑,汪汪有灵动感,是精品中的精品,刻工将鱼脑冻完整地保留在了墨堂之中。
鸲鹆青花小眼则高洁细润,晶莹有光。鸲鹆眼俗称八哥眼,有些石眼有瞳仁,周围有数重晕圈,栩栩如生,称为活眼。雨淋墙端石砚就有活眼。
砚右侧篆字“两神清风满,一行作吏来。如得玉界尺,文苑待衡裁。”行书“介峰何惠群”款,双联篆书“介”、“丰”图章。左侧篆书“是鱼脑冻白,乃鹆眼青花。翰墨缘契合,蔚为国之华。”行书刻款“嘉庆廿四年,岁在上章,囗徐夏五”。
外配紫檀木盒,盖面上方镶嵌白玉心形镂雕龙纹玉牌,外围嵌银丝、云蝠纹。盖下半刻隶书四行“绿豆起青花,原为天下甲。名重雨淋墙,产自溪中峡。”行书落款两行“己卯仲冬月,耕石题”。
第二方为清嘉庆二十四年蕉白鱼脑冻端砚,石长16.46厘米,宽10.5厘米,厚2.3厘米。素砚,无纹饰,眉上侧亦有龚易图款识。砚为紫端水洞所制,有白色斑纹石理,文人称之为“蕉白鱼脑”。按端砚以色紫为贵,水洞出的子石更因发墨莹润尊为上品;蕉叶白,即砚石上带有一堆堆一团团形如初展的蕉叶,一般成片出现,其色白娇嫩,略带绿色并有微量黄色渗透。
双侧行书刻款为记:“此二砚顾耕石同年,视学岭南时所购。一名鱼冻,一名雨淋墙青花。暇日于试院九曜池北出以见示,乃把玩不释,谓其两美必合,比之价重连城,珍逾拱璧,不是过也。爰即席命予赋二截句以赞之。介峰。”
外配紫檀木砚盒,盒盖四侧嵌银丝,不断回文,盖面上方镶白玉,心形龙纹玉牌,外围嵌银丝锦云蝠纹。盖下半部顾耕石隶书四行:“脑满方成冻,晶莹当贵重。位置列文房,中书期大用。”行书刻款二行:“嘉庆廿四年顾元熙铭”。
从砚铭可以看出
这两方砚台被视为一双
即“谓其两美必合”
这一双砚台的背后
也牵扯出了三个历史人物
即顾元熙、何惠群和龚易图
顾元熙,号耕石,江苏长洲人。嘉庆十四年(1809年)进士,后历官翰林院侍读学士,嘉庆二十四年外放任广东学政。
何惠群,号介峰,嘉庆九年(1804年)广东乡试解元,嘉庆十四年进士,授浙江新昌知县,不忍催科逼粮,托病辞归,长居广州讲学,兼擅象棋,时称“国手”。
顾元熙外放广东的三年里与何惠群成了朋友,得此两砚之后,他兴冲冲地“显摆”给何惠群,并让好友帮他点赞写点评。因此才有了何惠群留下的砚铭:“此二砚顾耕石同年,视学岭南时所购……介峰。”
据历史记载,顾畊石在得砚后数年即去世,年仅41岁。所以鱼冻、雨淋墙流失出去,后来被爱好收藏的福州人龚易图淘得,视为至宝。说起龚易图,那和福州就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了。
龚易图进士出身,著名藏书家,累官至江苏、广东按察使,湖南布政使,晚年建福州西湖环碧轩。
光绪三年(1877年)五月,龚易图告假返闽省墓,正遇上大水淹没城镇,龚易图协助赈务,倡捐万金,建议疏浚洪塘河,以泄水患。龚易图还在家乡广筑园林,城里有四处:双骖园在乌石山西南隅,旧名荔枝园;武林园和芙蓉别岛均在花园弄,园内怪石嶙峋,为福州之冠;西湖东边(今西湖宾馆)的三山旧馆原是龚氏祖居,曾出典他姓,龚易图赎回后,兴建环碧轩,立龚氏宗祠,植树种花,凿池垒石,水木清幽,龚易图晚年移居于此。
龚易图精书法,善绘画,喜作诗,亦著有《乌石山房诗存》传世。他还是与帝师陈宝琛齐名的福州大藏书家。其所收藏图书达数万册,其中有不少明清善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其后代献给福建省图书馆,还有一部分分散在台湾大学图书馆的古籍库中。
专家品宝特邀专家 福州市博物馆馆长 张振玉:
端砚名品中的精品
砚作为文房四宝之一,是一种久负盛名的中国传统工艺品。作为广东省肇庆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端砚,被誉为“群砚之首”,其形状色泽之神奇,是其他诸砚所不能相比。据文献记载,宋代开始端砚就被列为“贡品”蜚声中外。不但“体重而轻,质刚而柔,摩之寂寂无纤响,按之如小儿肌肤,温软嫩而不滑”,且“秀而多姿,呵气研墨,发墨不损笔毫”。
福州市博物馆珍藏两方清青花雨淋墙和蕉白鱼脑冻砚台,均为端砚名品中的精品,石质细腻莹润。如青花雨淋墙砚台,沉入水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如波面微尘,似轻纱,像水藻,隐泻在紫石上面,印证了《砚史》“青花以微尘为上”的记载。此两方端砚堪称现藏博物馆砚石类文物中的“镇砚之宝”。
出品:福州晚报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