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缤纷五月,在展示馆感受非遗文化的小确幸
发布时间:Jun 3, 2021 | 作者:福州市群众艺术馆
缤纷五月
不畏炎热、风雨无阻
展示馆在五月依然为大家献上非遗大餐
除了非遗精品展陈、数字互动体验外
还推出古厝戏台、中医义诊、非遗研学等活动
与市民游客共度芬芳五月
和大家一起回顾下吧
↓ ↓ ↓
五一系列活动
为满足市民游客文化旅游需求,营造浓郁节日气氛,五一假期间,福州市群众艺术馆在非遗展示馆和上下杭街区推出了丰富多彩的系列文化活动,为广大群众献上视听盛宴,五一期间累计接待人数上万人。
歌舞专场
周礼佾舞·八音琴韵专场
丰富多彩的街头表演
汉服表演
藏族舞蹈
鸣鹤拳
街舞表演
福州语歌曲
南美音乐
杏林医话·义诊活动
林氏骨伤疗法是我市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林氏家族已有近200年的家族行医史,其疗法对骨伤各种疾患的诊断、复位、固定、练功以及内外用药等方面均有独特之处。
5月9日,展示馆邀请了林如高之子林子顺主任医师开展义诊活动,吸引了广大群众前来,更有忠实粉丝早早到场排队。
林氏骨伤疗法
古厝戏台
评话专场
“一个演员就是一台戏”,说的就是福州评话。福州评话是以福州方言讲述并有徒歌体唱调穿插吟唱的独特传统说书形式。一位演员手持一把折扇和一块醒目,加上一片铙钹一个竹箸,可谓“集生旦净末丑于一身”。2006年,福州评话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5月15日,评话专场精彩上演。福州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福州市台江区福榕评话艺术中心团长张彬官老师为大家带来评话《兰花案》。刑部何云飞审冤案的故事环环相扣、跌宕起伏,观众无不聚精会神,听得津津有味。党史宣讲《永远的九岁》讲述最小烈士小萝卜头的事迹,令观众揪心动容。
5月22日,福州市曲艺家协会吴嘉秀老师带来评话《狄公案》,神探狄仁杰屡破奇案、断案如神的传奇令人啧啧称奇、大呼过瘾。
伬艺专场
伬艺通过福州方言进行艺术创造、演出和传唱,与评话并称福州曲艺界的“两生花”。2006年5月,福州伬艺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5月16日下午,市非遗展示馆邀请福州评话伬艺传习所的演员为大家带来浓浓“虾油味”的伬艺表演。经典剧目《和尚讨亲》《春江月·教子》让群众近距离感受伬艺之美。
闽剧专场
5月29日上午,“学党史、悟思想、担使命”闽剧专场系列演出在非遗展示馆继续上演,以优秀传统闽都文化为载体,引导广大群众忆党史、颂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形成共庆党的百年华诞的浓厚氛围。
演出在《南泥湾》《浏阳河》《绣金匾》等经典旋律中拉开帷幕。梅花奖得主吴则文为现场观众进行党史宣讲,让观众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开展的斗争。《林则徐复出——担当》、《林则徐充军》选段、《杜鹃山》选段、《林祥谦》选段、《杜鹃山—家住安源》、闽剧戏歌《袖舞幸福》等节目围绕传承革命精神、激发奋进力量的主题,受到现场观众喜爱。演出间隙,还安排了党史知识问答环节。
非遗研学活动
一张简单的红纸,在剪刀的上下飞舞中,变成翱翔天空的蝴蝶、畅游海洋的鱼、眉开眼笑的娃娃…… 5月30日上午,市非遗展示馆开展“巧手童心迎华诞”非遗研学活动。小学员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观摩了非遗展示馆。福州市董雅萍剪纸工作室的陈书婷老师进行现场教学,介绍了剪纸艺术的丰富内涵并展示了众多剪纸作品。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学员们纷纷动手尝试完成自己的剪纸作品,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充满欢声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