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资讯】榕博微课堂 | 福州地名——洋头口

发布时间:May 14, 2021 | 作者:福州市博物馆


洋头口位于今福州市台江区工业路和八一七路交叉口附近,与东街口、旗汛口、渡鸡口并称为"福州四口"。"洋"是田地的意思,相传,原来福州台江有浦东、斗池、西洋、加洋等十八洋,洋头口就是这十八洋农田的路口,称之为"头"。

 

image.png 

 

据清代王应山《闽都记》中的记载,地处福州市中心地段的洋头口,从古至今都是福州城的一个交通枢纽,这里是由台江进入福州的重要道口。当时,有一位僧人化缘为南来北往的行人建立一座凉亭,整日烹茶施舍行人。久而久之,在此地免费煮茶水给行人喝的习惯被延续下来,以后这里茶肆林立,逐渐成了街市。到清咸丰年间,这里还建成乐善好施牌坊和茶亭庵,内设戏台。所以,福州人把洋头口以北的这段路(今八一七路的一段)称为"茶亭街"。

历史上,洋头口茶亭附近最出名的就是号称"三把刀"的剃刀、剪刀和厨刀。福州民俗专家方炳桂说,"三把刀"随着历代闯荡海外的福州人漂洋过海,成了福州人在海外谋生的手段。

这三把刀中最出名的就是:增金利厨刀、永字号剃刀和正谢泰剪刀。"三把刀"当年在福州赫赫有名,堪称整个茶亭街手工业的代表。在原茶亭小学门口,两个石柱上留有清嘉庆二十四年的对联:养浩然之气配义与道,入圣者之域绝伦超群。落款就是"剃刀行敬立"。这对联说明了当时剃刀业的一个发展情况。

 

image.png 

 

历史上,洋头口制作二胡、京胡、南胡、皮鼓等民族乐器誉满榕城,福州民族音乐"十番"的发源地是洋头口的增金利锣鼓店,以曾畴官为主的数人是福州"十番"的创始人。

在洋头口,曾经有家"老天华"乐器店,从清代嘉庆六年(1799年)创建到现在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老天华"乐器有二胡、京胡、板胡、椰胡、横笛、三弦等。其选料精良,加工细致,发音纯正,清末时,就曾在巴拿马万国乐器展览会上获得二等奖,产品销售到日本和东南亚地区。

 

image.png 

 

此外,洋头口还有福州角梳业、锣鼓行业、皮店行业、五金行业等,曾有十多家百年老店,生意十分兴隆,名闻福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