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资讯】陈兆锵故居

发布时间:Jan 18, 2021 | 作者:


image.png 

陈兆锵(1862-1952年),字铿臣,闽侯县螺洲乡(今福州市仓山区螺洲镇店前村)人。他一生历经清朝、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时期。

位于朱紫坊法海路8号的陈兆锵故居现为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民国10年前后被陈兆锵购买并重建,占地面积为3500平方米,坐北朝南,四面围墙,是当年法海路上最大的宅院。

image.pngimage.png 

宅院前后分为二进。一进厅堂面阔三间,进深七柱,抬梁穿斗木结构。其木雕雕刻精致,寓意深远,散发出一种质朴清雅的韵味,使人陶醉其中。厅堂侧面柱子上保留着半副对联鼎鼎船司空摊左海雄图甲兵十万,似在向众人诉说着陈兆锵作为海军将领,曾叱咤海疆的历史。

二进西侧有小门通往宅院的花厅园林。这里的花厅,以前是用来会客的场所,当年萨镇冰、蓝建枢都是家里的常客,花厅成了议论时事的地方。

 

image.png 

陈兆锵雕像

陈兆锵自幼聪明伶俐,6岁进入私塾就读,14岁考入马尾船政学堂管轮班,历时84个月毕业,学业生涯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后在扬武练习舰见习。

1896年,陈兆锵因在甲午海战中表现突出,被派往英国学习新式舰舶制造。他3年学成回国后,先后担任海天号巡洋舰轮机长、总管轮。1910年,他被委任为当时的海军舰政局局长。1912年,上海江南船坞更名为江南造船所,陈兆锵以海军轮机少将军衔前往任职,为首任所长。

image.png 

福州马尾的马限山东麓有座昭忠祠,是1886年船政大臣裴荫森为悼念甲申中法马江海战中的死难烈士而建。民国初年因为年久失修而堂毁祀废。

1920年,时任福州船政局局长的陈兆锵倡议重修昭忠祠,并将甲午海战牺牲的福建籍官兵灵牌列入置祭。陈兆锵不但带头捐款修建,还为昭忠祠、烈士墓撰写《重建马江昭忠祠》碑文和《甲申、甲午两役烈士合祀忠祠》碑记。

文章来源福州市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