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十四五”福州文旅聚焦“五个突破”,全力推动高质量超越发展
发布时间:Dec 23, 2020 | 作者:
12月23日上午,福州市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五场)举行。会上,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通报了“十三五”发展成就和“十四五”发展思路。
“十三五”期间,福州市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成市图书馆新馆、海峡文化艺术中心等一批标志性文化场馆,成为市民群众喜爱的大书房、艺术殿堂。成功举办第十六届中国戏剧节,12个舞台剧(节)目获国家级奖项,1人获中国戏剧“梅花奖”;大型旅游+美食纪录片《烟火福州》在央视首播。全域旅游实现历史性突破,1个县获评首批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3个县(市)区成功创建省级全域生态旅游示范区;全市旅游经济实现跨越发展,2019年旅游总人数较2015年翻一番,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均位居全省前列。实施新一轮古厝保护提升行动,新增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132处,完成重点文物修缮工程226处,近4000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线纳入国土空间信息系统;非遗保护取得重大成就,新增市级以上非遗项目61个,市级以上非遗传承人105个,市级非遗基地66个,形成较为完善的四级非遗传承人和项目保护体系。
1.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显著。认真传承《<福州古厝>序》精神,出台《福州市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管理条例》《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定》等法规、规范性文件12个,持续开展三坊七巷等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区)保护修护工程,15个特色历史文化街区集中开街;成功举办福州古厝保护与文化传承论坛。2020年11月,央视播出专题纪录片《福州古厝》,全面展现福州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的成果。三坊七巷等4个项目被列入国家文物局《文物建筑开放利用案例指南》。
2.文艺精品创作成绩斐然。成功举办福建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焰火晚会、全国书法名家作品邀请展等重大文艺活动,闽剧《红裙记》、音乐剧《茶道》等3个剧目精彩亮相第十六届中国戏剧节;闽剧《银筝断》等剧目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福州伬艺《血色鸡角弄》入选文旅部“百年百项”小型作品创作计划重点扶持作品项目,3人入选文旅部“名家传戏(曲)”工程。
3.公共文化服务健全完善。成功创建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完成市美术馆、市非遗展示馆等场馆修缮并对外开放,改造提升173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2670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深入实施“文化惠民·七进”等惠民工程,打造培育了“激情广场大家唱”等一批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群文品牌。
4.文旅融合成果初步呈现。海丝国际旅游节、新春文化旅游月等文旅节庆活动影响力逐步提升,“遇见福州”政务微博、微信号综合影响力居全国地级市文旅系统第一方阵,荣获“夜间经济十佳城市”、“十佳温泉旅游目的地”等荣誉。近三年来全市重大文旅项目实现总投资489亿元,欧乐堡海洋世界等26个文旅项目建成开业。2019年,我市旅游总人数达9654.57万人次,较2015年翻一番;旅游总收入从2015年的537.29亿元增至2019年的1450.58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位居全省前列。
5.文旅市场环境健康有序。打好“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组合拳,出台《关于促进文旅消费的七条措施》《福州市旅游民宿扶持奖励办法》等扶持政策,创新实施“放心游福州”服务承诺,建立守信红名单、失信黑名单制度,打造“清朗福地”。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连续两年被国家版权局评为查处侵权盗版案件有功单位。
“十四五”期间,福州将围绕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目标,着力推动我市从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到国家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从国际国内重要的休闲、养生、度假旅游目的地到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的跨越发展。力争实现“五个突破”。
一是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申遗上实现新突破,高水平办好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完成500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修缮,打造“福州古厝”保护样本。推进“海上丝绸之路:福州史迹”、马尾船政等申遗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是在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上实现新突破,建成市群艺馆新馆、市少儿图书馆新馆,规划建设市美术馆新馆、市博物馆新馆,基本形成“中心城区10分钟、农村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
三是在打造文艺精品破解有“高原”缺“高峰”上实现新突破,争取每年至少1个剧(节)目入选国家级资助项目,全力冲刺“五个一”工程奖和文华奖。
四是在争创全域旅游示范区上实现新突破,推进鼓山旅游景区、中国船政文化景区创建5A级旅游景区;推进西湖公园等创建4A级旅游景区,福州力争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五是在引进文旅融合大项目好项目上实现新突破,着力推动建设一批体量大、有带动力的大型文旅项目;继续办好海丝国际旅游节、新春旅游月、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等品牌活动,进一步打响“有福之州·幸福之城”文旅品牌。
(文章来源:遇见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