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上下杭:这里清代就有“支付宝”
发布时间:Nov 16, 2020 | 作者:
在甲午战争之前
福建的钱庄多集中在福州一地尤其是上下杭
据统计晚清民国时期
上下杭的钱庄数量达110多家
其中仅上杭街的钱庄就占了全市钱庄总数的三分之一
真可谓“钱庄云集”
清末,“设厂自救”、“抵制外货”成为一股新兴潮流,提倡自办民族实业,福州的贷款和周转业务因此兴盛了起来。
1844年开埠后,外国商人来到福州,就发现当地的大小钱庄有百家左右,这些钱庄大部分拥有较大的资本,都收受存款,签发票据。1860年左右,福州的钱庄中,有12家资本在15万到20万两左右。
光绪初年,有闽北商人在下杭街开设“奭(shi)余钱庄”,拥有200万银元以上的资本,成为轰动榕城的金融特大户。
70年前的上下杭街道
当时的钱票,没有印制定额的票面,而是临时在印制票版上填写数额、年月日、票券编号以及加盖店章。最低票面价值为400铜钱,最高为500贯。
这样的钱票,支付方便,便是那个年代的“福州支付宝”。
下杭路罗氏恒和钱庄旧址
新式银行产生前,在福州,钱庄几乎单独执行了进口洋货、搜罗土产出口的金融周转,在福建茶业兴盛的年代里,成为不可或缺的金融机构。
在1847-1848年的《英国国会蓝皮书》中就专门谈到福州。英国人评价说:“福州金融制度的本身,毫无疑问就是当地商业贸易于金融高度发展的证明。”
1922年,福州的台伏票
光绪三十年(1904年),钱票进一步发展,‘台伏票’诞生。
考其票名,‘台’反映福州南台,‘伏’与‘佛’谐音,并为‘佛’之缩写。光绪年间,福州南台盛行由香港输入的银币,称‘佛头角’。福州南台钱庄以‘佛’作为‘台伏’之含义。所以‘台伏票’即福州银元票之意。
在当时,1元台伏票的价值约等于1元银元,折合制钱1000文。
咸丰元年(1851),福建来了位新省长——王懿德。在那个年代省长称巡抚。官阶从二品。
正逢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清政府割地赔款闹了个焦头烂额。1844年,福州作为“五口通商”之一的城市,正式开埠。1845年,南台岛建了英国领事馆,而台江地区沿江和上下杭一带,成了进出口贸易中心。
关心国家经济的王懿德观察了好几个月的新经济情形,在1852年,给皇帝写了一封奏折,用福州上下杭的经验,来解决朝廷棘手的金融问题。
这道奏折在《清史稿》卷427有一个摘要,其中提到:
“海防多事,销费渐增……与其筹画多银,不若改行钞引……福建各属,银钱番票参互行使,便于携取,视同现金,商民亦操纸币信用。况天下之主,国库之重,饬造宝钞,尤易流转。惟钞式宜简,一两为率,颁发藩库,通喻四民,准完丁粮关税,自无窒滞。”
清代的通用货币是白银,但白银的铸造和携带都极其麻烦。借鉴福建钱票经验,王懿德建议,可以用朝廷的名义和国库的信用,来发行钱票,这样一来,各地交税也都可以使用钱票,折算起来是极方便的。
“疏入,谕军机大臣同户部议行。兼署闽浙总督。”随后,奏折被咸丰皇帝点了赞,并同军机大臣和管经济的户部官员一块儿讨论方案执行。
那年云贵总督吴文镕本来要被调到福建做闽浙总督,但还没有到任,就被改派去当湖广总督打太平军了。咸丰皇帝正好要奖励下王懿德,就让他先兼做闽浙总督。
王懿德的福州经验看来很好用,在咸丰四年,他正式被提升为闽浙总督,在这个位置上足足做了五年。闽浙总督是正二品。他用福州经验立一个提案,就升了一级。
咸丰四年(1853年)的户部官票
1928年1月31日,当时的福建省政府宣布台伏票在两个月内停止使用,“政府取缔台伏票,强制兑现,钱庄顿失凭依,基础不健者,渐有倒闭。”到1936年7月,福州仅剩10家钱庄。抗战后,钱庄基本消失。
(文章来源:遇见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