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资讯】坊巷之间,寻觅福州书卷气

发布时间:Oct 21, 2020 | 作者:遇见福州


郭柏荫故居

image.png 

 

一提到三坊七巷中的黄巷,就会想到曾经拥有“五子登科宅第”荣耀的郭柏荫故居。“五子登科”之后,这个家族又发生了怎样的传奇?这要从200 多年前福州城里的郭阶三(17781856)说起……

 

“五子登科”

郭氏的先辈据说是唐中兴名将郭子仪的族裔,入闽后的落脚点选择在福州长乐。入闽以后的几代先祖,远离昔时的贵胄光芒,与普通百姓同伍,从头打理日后的生涯。

image.png 

郭子仪像

郭阶三比林则徐大7岁,他父亲把郭阶三送进了林则徐父亲林宾日执教的屏山文笔书院,日后他又与林则徐成为鳌峰书院同窗。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 年),郭阶三中举,这之后历任连城、同安县教谕(县学的教授,相当于教委主任),但他似乎并不太着意于仕途,而更钟情于培养儿孙。

 

image.png 

鳌峰书院图

 

1851 年,郭阶三最小的儿子郭柏芗考中咸丰辛亥恩科举人,至此,郭阶三的五个儿子全部登科中举。“五子登科”之后,郭阶三喜不自禁,制作了一块“五子登科”牌匾,立于门首,后来他的孙子郭式昌购得黄巷大宅,此匾又被移于黄巷老宅。

 

image.png 

“五子登科”牌匾

“五子”当中的“二子”

 

在郭阶三的五子当中,名气最大的应是郭柏荫和郭柏苍。郭震说:“郭氏从政人物当以郭柏荫为代表,道光十二年进士,从御史升至刑部给事中,后任湖广总督,力主严禁鸦片进口,严禁种烟,力举林则徐禁烟大旗。林则徐与郭阶三、郭柏荫父子来往书信众多。在《林则徐全集》的信札卷中本都是公函,但其中有数篇与郭氏父子的书信,可见他们的关系非同一般。”

 

image.pngimage.png 

黄巷郭宅第二进大厅挂着林则徐手书对联

 

郭震老人是郭柏苍这一支的后代,他说:“先祖郭柏苍虽得科名但无心仕途,好学不倦遂成博物学家,上通天文,下知地理,郭柏苍一生大都效力于福州水利建设和研究整理地方文献。例如他收集闽、台两地物产,编著《闽产录异》,收录了1000 多种植物。”郭柏苍晚年又撰写了《金鱼经》,学者黄宗彝为其作序。最为大众熟知的《乌石山志》,系统介绍了乌石山的自然风貌、人文事迹、神话传说和历史文物,对研究福州的地理、物产、风俗等具有重要文献价值。


image.png 

《闽产录异》

一个家族的“重教之风”

 

那时,福州文庙失火,火灾次日郭柏荫等人即到文庙余烬中恭检孔子圣像,后又主持重修福州文庙,至今文庙内仍立着郭柏荫亲撰并书写的“咸丰元年重建福州文庙碑记”石碑。

 

image.png 

《鳌峰课艺初编》

 

郭柏荫晚年告病即辞官回乡,主持鳌峰书院,更为家乡的教育尽心竭力。哈佛燕京图书馆(是哈佛大学图书馆专门用于收藏与东亚相涉文献的场所)至今还保有一份郭柏荫为鳌峰书院编的《鳌峰课艺初编》刻本。

image.png 

《鳌峰课艺初编》

 

郭氏后人郭震说:“一家人在同一屋檐下读书学习,先后获取功名,民间传说是神灵感应,但实际上郭家是有一个‘学习场’的存在,在场中有亲情关系的个体互相促进、互相竞争,促成学习效果最大化,将努力向学、服务桑梓的精神发扬光大,使书香门第的辉煌长盛不衰。”

 

02

小黄楼

如今三坊七巷黄巷里的小黄楼,在清末曾有两座私人藏书楼。他们的主人是梁章钜与陈寿祺。两位主人在时,一座藏书楼叫“黄楼”(梁章钜),另一座叫“小嫏嬛馆”(陈寿祺)


image.png 

小黄楼图(图源:池志海)

 

梁章钜为今人熟悉,或因其在楹联上的成就,三坊七巷的小黄楼中有一副联:

诗敲梅下月

醉卧柳边风

诗、酒、梅、柳、风、月,都有了。有这学问,与藏书、读书大有关系。梁章钜好书,藏书达10 多万册,所藏图书的门类齐全,大至诸子百家、山经地志,小至墓碣家谱、地方文献,几乎涵盖经史子集、人物艺文、图书目录、金石书画诸门类。为藏书,他耗去了俸禄的大部分。


image.png 

陈寿祺书法

梁章钜应该是颇为好客。他认为书非借不能读,而以书借人,其功德比借钱给人还大。他借书时,只有三个要求:一是择人而借,书只借给那些爱书懂书之人;二是勿使污损;三是见损即补。

 

image.png 

梁章钜像

 

陈寿祺的个性则截然不同,也表现在他对藏书的“借与不借”的问题上。因曾在皇帝身边工作,所以他有大量藏书,他40 岁就办了“内退”,回到福州。回乡之后,他做的两件事,被人熟知:一是曾当福建最高学府鳌峰书院的院长;二是修《福建通志》。就连林则徐都对他的学问钦佩不已。


image.png 

陈寿祺像

 

他的藏书楼与黄楼仅一墙之隔,命名“小嫏嬛馆”。他的藏书极有特色,凡遇有闽人著述及外籍学者所著有关闽省资料的图书,均予收集,特别是一些未刊手稿,常出高价收购。他定下的规矩是图书禁止出借。

 

image.png 

陈寿祺故居内的东落花厅

 

可惜的是,他的藏书到了孙子一辈手中后,因生活拮据,孙辈竟在衣锦坊设书肆,公开售卖,其中很大一部分被陈宝琛所收购。

 

文章来源遇见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