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杨宗霖:让木雕破圈,乘风“新国潮”
发布时间:Oct 1, 2020 | 作者:
杨宗霖
艺名“木易”
福州木雕非遗传承接班人
福州品德文化艺术有限公司主理人
在杨宗霖的茶室里,比茶香更迷人的是空间里若有若无的“小心机”。
杨宗霖创办的“品德”工作室一角
大大的茶桌上,一席古朴的茶具铺陈开来,静谧中却有狻猊、蟾蜍、青蛙、斯芬克斯猫等小摆件点缀其中。这些个小生灵各安一隅,自得其乐,在高高低低的茶具旁或沉思、或眺望、或假寐,两者浑然一体,妙趣横生。
头戴茶帽傻笑的《狻猊》
坐在镇纸上沉思的《嬉呱》
一口茶下肚,茶香还在喉间流连,一炷线香就已袅袅升起。随之飘荡开的,还有一阵细腻深情的流行歌声。一古一新,在视觉、味觉、听觉、嗅觉上交织缠绕,却平静得好像本是如此。
我心中正暗暗嗟叹着,抬眼却瞥见了一金刚单手吊在细细弱弱的竹杆上,而竹杆却依然挺拔,丝毫未折。
眼馋茶汤的《金刚》
“我从小贪玩,喜欢尝试新鲜的事物。”回忆起从小到大不断跨行的经历,杨宗霖笑着将它们归结于两个字——贪玩。
小时侯,杨宗霖喜欢蹲在父亲身边,看着一片片木屑从木块上脱落,最后出落成一尊尊慈眉善目的观音形象。那一瞬间,木头在父亲的指尖复活了,艺术也在小宗霖的心里发了芽。
一个木雕从设计到成型的过程
然而,对于出生在木雕世家的杨宗霖来说,木雕就像是生活的底色,不可磨灭或替代,但也最容易被忽略。贪玩的他并未将艺术局限在木雕之内,而是“随心所欲”。
在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年纪,最直观的绘画成了他记录世界的方式。在渴望表达自我的年纪,他在细腻的歌声中看到了一个饱满的自己。于是,在人生的第一个分岔口,他毅然选择了去北京学习音乐。
音乐圈这趟水有多浑?毕业聚会时朋友与杨宗霖开玩笑说:“我们都是玩艺术的人,到最后却被艺术给玩了。”北漂六年,杨宗霖见过为梦想穷困潦倒的人,也见过为名利背弃自我的人。在形形色色的人来人往之中,通往音乐梦想的路逐渐模糊。
弹着吉他的杨宗霖
2010年的某个瞬间,也许是内心情怀的呼唤,也许是电话那头父亲日渐苍老的声音,也许是生命进入了新的阶段,他选择了回来——回归内心的真实,也回归生活的底色。
然而,看着父亲工作室里一溜儿传统审美的木雕观音,杨宗霖却提不起兴趣。内心里那个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想要一些更“好玩”的东西。
“生命与艺术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就在于:每天学点新东西。”这是杨宗霖身体力行的信条。对于他来说,艺术的有趣之处就在于没有局限,永远走在探索的路上。因此,在这个人人摸着石头过桥的时代,他从不吝啬自己的感知,也从不拒绝尝试。
他喜欢去逛展览,看艺术家如何将当下生命的感受用不同维度的方式保存下来;喜欢去国外交流,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中汲取能量;喜欢听音乐,任由错落的音符将细微的情绪放大;喜欢独处,让思绪自由自在、漫无边际地奔跑……日复一日,杨宗霖逐渐在不同观点的碰撞中找到了自己的平衡,灵感也往往在这些不知名的瞬间里迸发。
生活中的杨宗霖
因此,杨宗霖的作品中总带着一种“反差萌”。乍一看,只觉得新奇,甚至不知所云;再一看,便恍然大悟,乐在其中。
比如《蛙偶》,抱手假寐的小青蛙将自己缩成一团,半眯着眼,嘴角叼着个金色小烟斗,任谁摇晃也不倒,竟颇有些“风雨不动安如山”的豪迈。
抱手假寐的《蛙偶》
又如《你的眼神》,被风吹起的头发将女人的面庞遮住了大半,唯有一双低垂的眼睛似有若无地诉说着什么,“像一阵细雨洒落我心底,那感觉如此神秘”。
《你的眼神》欲语还休
可爱无敌的《萌法斗》
代表好运的《福瑞猪》
象征生命力的《钱来鼠》
四处游学的经历不仅成为了杨宗霖作品的养分,也让他开始重新审视中国的艺术品行情。
中国的艺术品行业并不规范。拍卖价一百万的艺术品,离开宣传炒作后可能就一文不值。究其根本,是国人对知识产权的漠视。如果搭建一条生产链,把力量汇聚起来,平衡好每一个环节,再将开发平台面向社会开放,是不是就能像国外庞大的艺术品网络一样保护好每一个创作者的知识产权呢?当大家开始重视知识产权,创作者反而能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原创上。一环推一环,最终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社会现状的改变只是时间问题。
这是杨宗霖的构想,但他已经踏出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2019年春夏之交,杨宗霖踏上了“万事达·戛纳电影节”的红毯。和现场许多明星一样,他也是凭作品说话的,只不过,他的作品不是电影,而是一块木头。
戛纳红毯上的杨宗霖
这虽是块木头,但却一点都不“木”。传统印章之上,雕刻着一片海浪形状的棕榈叶。一改戛纳传统金棕榈的锋利,一朵浪花自印章里翻出,既充满激情,又柔情万分,收放得恰到好处。仿佛长江后浪推前浪,无穷无尽,生生不息。
《生生不息》正是杨宗霖给它取的名字。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东方与西方的差异,在这方寸之间取得了微妙的平衡,各安其所。
灵动的《生生不息》
“我之所以能来到戛纳,并不是因为我的木雕做得多么好,而是因为我把中国文化带出来了。”对于国外大多数人而言,数千年文化积淀下的中国依然是个神秘的国度。如何找到自己的文化脉络,从而立足于世界文化之林,依然是中国品牌长期探索的方向。杨宗霖心里也有着这样一个野心:以品牌运营的方式,将新国潮打造成世界奢侈品牌。
但是,未来的路要怎么走呢?
2020上半年,疫情的封闭反而给了杨宗霖足够的独处时间去寻找、思考、沉淀属于“品德”的文化脉络。终于,他在中国古尺上寻找到了一种自洽的分寸感。一“品”一“德”,皆是分寸。古尺所隐喻的“行止有度”的精神与品德企业文化的核心诉求不谋而合。
如今,时代的快速旋转催生出了一批格外焦虑的人,一切向钱看齐。但在杨宗霖看来,当时代转得越快,越应该静下心来做些“无用之事”,比如寻找、分享、记录我们的文化脉络,比如潜心探索“木”与现代“人”的情感联系,比如为创作者的知识产权保护发声……坚守初心,不随波逐流,这便是品德的“度”。
象征“行止有度”的品德文创
而未来品德究竟会以什么方式走下去,杨宗霖也不知道。但执拗如他,“大部分人是因为看到才相信,而我却是因为相信才看到”。
而我们选择,相信“相信的力量”。
(文章来源:美在M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