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福州古代科举佳话——三科三状元
发布时间:Jul 1, 2020 | 作者:
宋代,福州民间的读书风气颇盛,以经济上的发展和政治上的重视为依托,文化教育进入了繁荣阶段,成为全国重要的学术中心。特别是南宋时期,福州的教育水平居全国前列。据资料记载,宋代福州府共有文状元8 名,武状元10名,进士2247名,居全省之首,并历创中国科举制度记录。
福州永泰县在宋代是个闻名全国的“学霸”县,因为出现过“三科三状元”和“五子登科、三代人十八条官带”的科举盛况。
“学霸”辈出,三元及第
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其中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分别被称为解元、会元、状元。连中省城乡试解元、全国会试会元、殿试状元者称为大三元。这是读书人的最高荣誉,纵观整个科举史,得此殊荣者寥寥无几,而永泰一下就出了3个。
南宋乾道二年至八年(1166~1172)福州属县永福(今永泰县)萧国梁、郑侨、黄定三人连续三榜夺魁,以“一县七里三状元”打破科举史的记录。
萧国梁,福州永福人。宋乾道二年(1166)殿试,萧国梁廷试本为第二,第一名赵汝愚因是皇室宗亲并已有官职,按规定不能为状元,榜眼萧国梁擢进士第一(即状元)。萧国梁在谢恩奏章中写道:“豫龙飞之选,淮安序次已当先;无汗马之劳,酂候何功而居上。”他用汉初韩信功高居次、萧何无功居首位的典故,来表达自己本为榜眼忝居状元的事实,此句用典恰当、对仗工整,备受文人赞赏,流传至今。
三朝元老 两代帝师
乾道五年高中状元的郑侨,则是著名史学家郑樵的侄子。他历仕孝宗、光宗、宁宗三朝,曾任光宗、宁宗两代皇帝的老师,历官吏部尚书、知枢密院事等职。他忠军爱民、政绩卓著,以“忠诚重厚”称誉朝野。其陵墓层壁上镌刻宋光宗赞郑侨语云:“朝野臣僚能如侨之爱民,则天下安矣”,墓碑曰:“宋太师郇国公郑侨之墓”。
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郑侨的故事,比如《新科状元娶孤女》。这故事讲的是郑侨在县学读书,有位汪教谕对他爱护有加,认为他以后必成大器,便想把女儿贞娘嫁给他。两家定下了婚约,但郑侨高中状元返乡时,汪教谕已经去世了。贞娘害怕自己配不上郑侨,便不愿意嫁他。可郑侨感念师恩,坚决要迎娶贞娘为妻。后来,郑侨登堂拜相,贞娘也被封为一品夫人。
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多是传颂郑侨的刚正不阿、为官清廉、睿智果敢等。其实,郑侨不仅是一名为人称道的好官,还擅长书法,特别是行书,著有《书衡》三篇。
勤政爱民 工词善文
如果说这三位状元中,哪个最富“神学”色彩,那当属黄定了。
据《台湾兴化军城黄氏祖谱》与《游洋乡志》记载,黄定少时每每进入庙内,总会瞧见两尊神像起立致敬。黄定的父母不信,将铜钱放在神像膝盖上。当黄定入庙内时,突听“啪哒”一声,铜钱落地。从此父母深信不疑,认为其子一定不同于常人。
乾道八年,黄定在殿试策问中,针对金兵压境、南宋偏安江南的危局,大胆建议孝宗振作精神,改正过失,纠正“自喜”“自是”等毛病,虚心倾听重臣意见。其言辞甚为恳切直爽,孝宗大为赞赏,封他做了状元。历官温州、潮州知府、国子监祭酒、广东提举等职。他政绩突出,尤其是在温州、潮州知府任上,为政清廉、兴利除弊、复苏民田,深受百姓爱戴,离任时,百姓送“万民伞”。
永泰人为了纪念“七年三状元”这一奇迹,特意修建了“三元祠”和“联奎塔”。联奎塔至今仍在风雨中屹立,勉励后人勤奋向学。
联奎塔
三元祠
书香世家,五子登科
在宋代,福州永泰还出过一个“学霸”家族——张氏。北宋仁宗皇佑五年,永泰人张肩孟登进士后,其五子相继登科。长子张励,于宋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登进士;次子张面力,宋熙宁九年登进士;三子张责力,熙宁丙子文武两举,太学博士;四子张劝,宋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登进士;五子张动,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登进士。
父子六进士使得当时全国上下都轰动了,人们赞美说:“灵椿一株秀,丹桂五枝芳。”张肩孟有孙12人,除两人不仕外,其余皆宦于时,加上两名侄孙为官,刚好祖孙三代十八条官带。
那么,是什么成就了这个书香世家呢?在永泰《张氏族谱》中,留有96字的祖训,它告诫后世子孙不忘前人圣德,并为他们立身做人提供了行为准则。与其说“五子登科”“三代人十八条官带”是一个奇迹,不如把它理解为是严谨家风下的必然结果。
(来源:微信公众号“福建人杂志”·黄炜梁
网页梧桐子、网络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