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南宋团扇—福州市博物馆线上送展系列
发布时间:Apr 20, 2020 | 作者:
扇子是扇风取凉的生活用品,夏季三伏,酷暑难忍时,更是不容离手。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一把现藏于福州市博物馆的出土于1986年福州北郊茶园村端平二年宋墓,距今770多年的团扇。
团扇长径27.5厘米,短径20厘米,扇柄长14.5厘米,扇为椭圆形,制作精细、规整,扇骨由制作精细的竹丝为材料,每根竹丝都是经过人工精工细磨而成,扇框和扇柄均上漆,扇面为纸质。团扇重量轻,扇面和扇柄的比例协调均。虽然扇子面积不大,但不管从扇骨的材质、工艺,还是扇框上漆的考究以及扇面纸粘合的致密性之好,足见这是一把难得一见的宋代扇子类的文物珍品。
从色彩方面分析,扇骨为竹丝的原色,扇框及上半部扇柄为褐色漆,扇柄的下半部为枣红色漆,扇面为纸质的本色,几种色彩组合在一起过渡自然,色与色之间相差不大,不会给使用者带来视觉上的疲劳,设计者真可谓用心独到。该团扇的出土,是福州迄今为止,从墓葬出土的惟一一把属于扇子类的文物,也从此使福州扇子的历史第一次追溯到其历史源头。
团扇也有小文艺
从我国古代文献记载看,团扇的形状是圆形(或基本近于圆形)的扇子。到了唐朝,团扇除了方圆之变化外,更重要的是团扇在工艺加工和艺术装饰方面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演变。到了宋代,在团扇面绘画、题写书法作品,相当普遍,足以说明当时书法、绘画艺术水平之高。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能见到惟一一件宋朝人写在团扇上的书法作品是宋徽宗赵佶的草书诗句:掠水燕翎寒自转,坠泥花木湿相重。足见团扇发展到宋代已成书画艺术的一种载体。它的功能已从原来的实用转变为实用和欣赏价值并存。
我们的祖先使用扇子时,发现除扇凉外,还可以在遇到不方便的时候用来遮面,于是,扇子有了“便面”别名。唐人王建《调笑令》词,有“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的句子,表明扇一物二用。“便面”这个词语一直沿用至今,被当作扇子的别名。
(文章来源:福州市博物馆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