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资讯】福州市博物馆网上送展系列——明代青花花卉海马纹军持

发布时间:Apr 3, 2020 | 作者:


明代青花花卉海马纹军持

 

福州市博物馆馆藏一件明代青花花卉、海马纹军持,高21厘米,腹径15厘米,底径10厘米。头部颇似扁蒜头状,口略内敛,长颈,球状腹,圈足,足底露胎,有炉渣。肩处置一乳状流。颈绘数条修长的叶子,器腹以青花线条开光,相错分别饰以花卉与海马图案,用笔虽粗犷,但生动有致,具有明代中晚期写意画风格。胎坯致密坚实,通体施釉,釉色光亮莹润,白中闪青。系近年出水海捞瓷器缘故,外表崭新。

该件器物青花发色蓝中泛灰,浓处可见黑斑,纹饰大都先用细笔勾出边框,后用青料点染。其造型特点、绘画风格、青花发色等方面,应为明朝晚期景德镇民窑所出。

 

image.png 

 

关于军持

 

这种特殊造型器物,称“军持”。此名始出于印度,梵文音为“裙雅趣”,意为净瓶或净罐,原是印度游方和尚使用的一种水器,为佛教僧侣“十八物”之一,在“印度化时代”曾盛行于东南亚,到了“伊斯兰化时代”,又为这一地区的穆斯林教教徒沿用。

在中国,其早期形制特征可追溯到唐代,多出自塔基。其特征为:直口,长颈,鼓腹,下颈部瘦长,平底。颈腹相间处饰上翘的管状流,宋元时期一直沿续这种近乎程式化的造型,仅在高矮方面略显变化。明代以后,其流逐步演变成丰满的乳房状,瓶的腹部和流的基部圆广,瓶口和注口较窄小,不易倾覆便于携带,是一种实用的水器。因而在东南亚诸国颇受伊斯兰教徒的青睐。在伊斯兰宗教生活中,用水的场合很多,每日五次参拜真主穆罕默德之前的“小净”及三餐饭后都需要用水。尤其是教徒前往麦加圣地朝觐,旅行海上时,需贮淡水以备饮用,朝圣归来,必带回阿必渗渗泉圣水和阿拉伯蔷薇水自用或馈赠亲友。因此,军持成为伊斯兰教徒常用器物。明清时期,为了满足伊斯兰教徒的需要,景德镇等窑专门生产或定做军持外销到东南亚地区。

 

军持为什么没有手把?


image.png

 

既然是盛水器,用来洗手饮水,军持为何不设置方便提拿的手柄呢。因为军持的使用场景往往是野外取水。具体的用法唐代的高僧义净早就已经写过说明书了:

“其作瓶法,盖须连口,顶出尖台,可高两指,上通小穴,粗如铜箸,饮水可在此中。旁边则别开圆孔,拥口令上,竖高两指,孔如钱许。添水宜于此处,可受二三升,小成无用。斯之二穴,恐虫尘入,或可著盖,或以竹木,或将布叶而裹塞之。”

“上通小穴,粗如铜箸,饮水可在此中。”说的是上部的如铜簪一般粗细的小口是出水口。“旁边则别开圆孔,拥口令上,竖高两指,孔如钱许,添水宜于此处。”此处可以看出肩部的口为进水口。

从这一出一进一大一小两口来看,军持为啥没有柄这个问题就很好解释了。在进水时,抓住颈部细口,将军持沿肩口没入水中,加满后提起。这个用法看似简单,其中蕴含非常巧妙的设计。

 

(文章来源:福州市博物馆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