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资讯】福州市博物馆网上送展系列——闽王祠

发布时间:Feb 21, 2020 | 作者:


image.png 

 

闽王祠又称忠懿闽王祠、闽王庙,位于福州市庆城路,原为王审知府第旧址。后晋开运三年改为庙祀,以纪念王审知治理闽国时的德政。

北宋开宝九年宋太宗下诏修复王审知祠。明万历二十九年明神宗下诏鼎建祠宇,敕令春秋祀典,并将闽王祠赐名“忠懿闽王祠”。

清代、民国几度重修。1981年,福州市文管会重新接管并重新修缮闽王祠,祠内墙恢复成原宫墙牌楼式样。

祠坐北朝南,依次为碑院、大殿、后座。门墙为牌楼式,墙檐有宽幅彩画博古花边,红墙青瓦。

辟三门,中门前有一对抱鼓石,旁有石狮,门上嵌竖碑“奉旨祀典”,横碑“忠懿闽王祠”。左右边门石额分别为“崇德”、“报国”。

 

image.png 

 

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二间,穿斗式构架,歇山顶鹊尾脊,祠厅额匾“功垂闽峤”,中供闽王塑像。祠西侧庭院,面阔三间,进深五柱。祠内现存唐碑一通、宋碑二通、明碑一通。

 

碑院

 

恩赐琅琊郡王德政碑

此碑乃唐天祐三年(906年)哀帝李木兄所赐,礼部侍郎于兢撰,将仕郎王倜书。碑文记述王审知家世及其在闽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贸易等内容,还记载了王审知治闽期间开辟甘棠港的史实,是福州作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肇始地的重要实物见证。

碑身高5米,宽1.87米,碑材是整块的黑页岩;篆额左右两旁刻有栩栩如生的飞龙,碑沿有精美的花饰;碑座高0.8米,成椭圆形覆莲状,边壁环镌朵朵吉云。

清著名学者郭柏苍在其《竹间十日谈》中称赞它为“天下四大碑之一”。1961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image.png 

 

重修忠懿王庙碑铭

此碑立于宋开宝九年,由福州刺史钱昱撰,摄闽县丞林操书丹。

铭文记录王审知世系及其一生功绩,还记录了吴越改府第为庙祀的经过。碑为黑色页岩,呈圭形,高3.36米、宽1.6米,龟趺座高0.45米,宽1.83米,石龟昂首张目,背有甲纹,形象生动。

碑在民国间倾倒,断裂为数段,现移嵌于今址,旁立青石上书“忠懿王祠碑铭”,高1.08米,宽0.46米。

 

image.png 

 

重修忠懿王祠碑记

此碑立于明万历三十一年,由资善大夫晋江黄凤翔撰,翰林院学士叶向高篆额,翰林院学士翁正春书丹,运盐司知事周于民镌石。

碑为白花岗岩,高3.04米,宽1.04米。碑文记载王审知功绩及重修缘由与经过。

碑侧刻楷书“道光八年岁次戊子孟冬吉旦重镌”。

 

image.png 

 

“乞土胜地”碑

明清两代,立春之前一日,福州有向闽王祠乞土制春牛之风俗,碑疑为明刻。

此碑嵌在墙上,坐北朝南,质地为白花岗岩,高1.22米,宽0.57米,碑文隶书,字径长0.24米,宽0.32米。

 

image.png 

 

戟座

敕立门戟,是唐朝廷对有功的臣下恩宠的一种表达方式。

先后赐2次,共12座,现存7座。

圆形,径0.59米,通高0.90米,座脚高0.30米;束腰高0.23米,刻吉云灵芝图案;束腰之上为仰莲座,高0.37米,座面正中有孔,径0.15米,用以插戟。

 

image.png 

 

闽王祠大殿

 

image.png 

(门楣高悬“功垂闽峤”匾额,亦为沈覲寿书写。高而尖的山峰称“峤”。该匾称颂王审知开闽之功犹如山峰一样高大。)

 

image.png 

(厅内正中补立闽王王审知泥塑座像,为福州著名的民间工艺师陈世善所塑。)

 

image.png 

 

image.png 

 

王审知(862~925年),字信通,河南光州固始人。唐末政治腐败,藩镇割据,民不聊生,农民起义不断,王审知随兄王潮参加农民革命军,统一全闽。

他主闽二十九载,广施德政,睦领友好,保境安民;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发展农业;兴学招贤,广纳名士,兴办文教;疏江辟港,招徕远舶,发展商贸,使得身处五代十国战乱时期的福建还能出现一派升平景象,同时也为宋元时期福建的开拓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功勋卓著,光耀青史。

 

后座

《绍越开疆》陈列

 

通过文物、文献、图片资料等展示手法,借以展现王审知及其后裔治闽期间对福建政治、经济、文化及海上贸易做出的杰出贡献。

“绍”有继承之意,说的是王审知是继汉闽越王无诸之后又一位开拓福建疆土的伟人。

 

image.png 

 

王审知以尊奉中枢,睦邻联姻,保境安民为治闽方略。对中央实行“宁为开门节度使,不作闭门天子”的政策,一生不建立帝号,先后向唐朝廷、后梁、后唐进贡。

王审知实行凡耕种“公田”,其税“什一”,“敛不加暴”,以减轻农民负担,使农业生产面貌迅速改变。倡导兴修水利,围海造田。此外,他还重视茶叶生产,当时福州鼓山茶已被列为贡品。

王审知在福州、泉州等地都设有“招贤馆”,接纳各地前来避乱的知识分子。同时,还重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在福州建“四门学”(大学),各府设府学,县设县学,乡村设家塾,使福建成为“雅道靡靡,儒风优优”的礼义之邦。

唐天复元年,王审知在晋子城的外围扩建罗城。唐天祐二年,王审知又在罗城的南北两面扩筑夹城,使福州城的规模比子城扩大了七倍多,福州城三山鼎立格局由此形成。

唐末五代,王审知及其后裔治闽时期开辟港口、设立码头、减免税赋、积极招来“蛮夷商贾”发展对外贸易,使作为“闽越都会、东南重镇”的福州成为沟通中国与海外文化和商贸往来的重要通道,奠定了福州港居于南北海运枢纽的贸易格局。

 

image.png 

 

碑廊

 

闽王墓志铭

 

image.png 

 

志石宽1.21米,长1.48米,高0.19米,全文楷书,共计3000余字,由福建管内盐铁发运副使、太中大夫、守右谏议大夫、柱国、赐紫金鱼袋翁承赞撰文,将仕郎前守河南府文学王倓书丹并篆盖,节度衙前虞侯林欢镌字。周饰卷草花边,四角接点饰刻一朵六辨梅花。

 

闽王墓志铭盖

 

image.png 

 

盖底宽1.22米,长1.48米,厚0.14米。盖面四边抹角,正中篆书“唐故威武军节度使守中书令闽王墓志”。字与字之间,镶隔以卷草花边,周饰双凤云气图案,抹角斜面饰牡丹图案,纹饰雍容华贵。

闽王墓志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更为重要的是,其作为最为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对于弥补闽国史料之不足,确定闽王世系、闽王子嗣、闽王兄弟入闽时间、闽王封爵过程等各方面均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尚贤夫人墓志铭

 

image.png 

 

闽王夫人墓志铭亦为黑页岩质,无盖,长方形抹角,素面,高1.99米,宽1.03米,等级明显低于闽王墓志铭。额篆刻“梁魏国尚贤夫人墓志铭”,楷书铭文,共1900多字,记述闽王夫人任内明(字昭华)家世、为人、封爵、子嗣及卒年等情况。撰、书兼篆额,全由翁承赞一人包办。

 

拜剑台古迹碑

 

image.png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现闽王祠所在的庆城路,得名于原为王审知之子王延曦住宅的庆城寺。王审知在世时,曾在闽王府东西两侧建宅以供诸子居住。

福州闽王祠是海峡两岸民众共同祭祀和缅怀的重要场所。王审知率军入闽后,继承闽越余烈,全面开发闽疆。

其主闽期间,实行“保境安民”方针,闽中近30年“无桴鼓之警”,保持安定发展局面。王审知所率农民军将士从此在福建落户安居,繁衍发展,后裔多有迁徙台湾及海外各地者。

王审知因此也被尊为“八闽人祖”,他所创造的划时代业绩被称为“开闽文化”,闽王祠遂为传播中原文化的象征。

至今在闽台两地族人编修的大部分谱牒中,都有着先祖从河南光州随王入闽的记载,闽王祠也因此成为闽台人民寻根谒祖的圣地。


(文章来源:福州市博物馆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