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福州古厝—仓山烟台山
发布时间:Jan 10, 2020 | 作者:
烟台山
"一座花园,一条路,一丛花,一所房屋,一个车夫,都有诗意。尤其可爱的是晚阳淡淡的时候,礼拜堂里送出一声钟音,绿荫下走过几个张着花纸伞的女郎……"
这是叶圣陶1923为烟台山所留下的描述。
鸦片战争后的福州被辟为首批五口通商口岸之一,烟台山自此成为西方文明与东方文化碰撞融合的最前沿。一时间,不到9平米公里的区域内,各类中西建筑星罗棋布,不仅赢得“万国建筑博物馆”的美誉,更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当地人的生活方式。
百年来的历史风云变幻,烟台山形成了以山地街巷与小尺度公共空间为肌理,同时保留有园、庐、舍和西式公馆等多种建筑风格中西院落的独特风貌基因。
烟台山位于福州市仓山区闽江南江滨,海拔高41.6米,南望五虎,北眺三山,具有“苍山烟霞、高丘低江”的景色。是整个福州古城传统中轴线序列组织的结尾。
烟台山公园,曾是“烟台山十景”之一,坐落于烟台山梅坞顶,地处观音井、梅坞与烟台三路之间,相传明朝戚继光入闽剿倭的营防便设置于此。梅坞因古时盛植梅花而得名,明徐通更有留下“十里花为市,千家玉作林”的佳句。烟台山,虽山不高,面积不大,却以其独特的人文魅力傲立于世,吸引世人关注的目光。
烟台山名称来历:
天宁山俯扼闽江,地势冲要,元朝在山顶筑垒架炮。
张经号半洲,福建福州洪塘乡人,明朝中期抗倭将领、民族英雄,奉命在福建抗倭,在天宁山山顶设烽火台,抗倭成功,却因得罪赵文华而遭诬陷,嘉靖帝不听张经辩解,冤杀了一代名将。至今,仓山区还保存着继张经之后的抗倭名将戚继光在此抗倭留下的驻兵饮马的营房里、马房里、马厂街等历史遗迹。
因为有烽火台,天宁山山顶的山头被称作“烟台山”。
清朝林则徐重修烟台山炮台。1911年9月19日清晨,辛亥革命起义军在烟台山的烟墩处放三声炮响作为攻城信号,9月21日福州光复。
烟台山顶峰视野开阔,北眺三山双塔兀立,西望乌龙江如环如带,东瞰闽江风帆片片。一千年来,它静静地诉说着榕城盐业的发展历程。
烟台山一带水上交通便利,曾是福建省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明弘治十一年(1498 年),福州出海贸易并在外定居的海商成为外国籍,回国探亲时因无处停泊海船,便贿赂宦官邓元在舍人庙以东辟新港以停泊商船,称番船浦。烟台山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优美的自然景观条件而为外国势力所盘踞,逐步形成福州的领事区、外贸基地和航运中心。
清道二十五年(1845年),怡和洋行高管作为英国驻福州领事,在烟台山首设领事馆,并建造爱国路2号建筑及乐群楼、六座仓库。至20世纪初,烟台山共有英法美德俄日荷等17个国家在此设立驻福州领事馆(或代办处)。
光绪年间,烟台山已有外国商行30多家,如汇丰、渣打银行等。西方基督教会、天主教会也纷纷派传教士来烟台山建教堂、办学校、开医院。1920年以后,华侨办实业、进行房地产投资等成为烟台山一带主要的建设活动。至此,一批风格多样、造型美观的近代中西建筑在烟台山拔地而起,至今还保存着众多外国领事馆、教堂、洋行等西洋建筑和数十座中式园林古厝,奠定了烟台山“万国建筑博物馆”建筑风貌和独特的环境特色。
曾经的烟台山公园,历时一年多精心修缮改造,终于在2019年9月30日上午,重新开园。从梅坞路的正门步入公园,不久就抵达月宫门,上面写有“烟台山”三个大字。颇具岁月感的月宫门,曾是烟台山公园的标志之一,如今,这里遮荫大树林立。崭新的软硬件,别致的景色,闽剧表演、香道等丰富的游园活动,让游客们流连忘返。
(文章来源:福州市博物馆 公众号)
- 上一篇: 【活动】“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福州软木画艺术品读展
- 下一篇: 【资讯】福州古厝—蔡忠惠公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