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福州古厝—林纾故居
发布时间:Dec 27, 2019 | 作者:
林纾故居坐落在福州市鼓楼区六一中路莲宅社区内,是一座清代古民居风格的建筑,占地面积500平方米。1993年被郊区人民政府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评定为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林纾,近代文学家、翻译家,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光绪八年举人,曾创办“苍霞精舍”(今福建工程学院前身)并任汉文总教习。1899年移居杭州后执教于杭州东城讲舍。1901年举家迁至北京,任金台书院讲席。先后在五城学堂、京师大学堂、高等实业学堂和孔教大学任教,以讲授古文、经学为主,代表作品《畏庐诗存》、《畏庐文集》。
林纾故居坐西朝东,面宽三开间,为穿斗式木构建筑。天井两侧是披榭,内墙壁挂山水书画作品。故居正厅悬挂林纾画像,厅堂左侧是其卧室,室内摆设仿古,墙上有林公与妻儿合影一副。
厅堂右侧及二楼均为林纾故居陈列展,展览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林纾的生平。从“好学不倦,中举成名”到“登上文坛,投身教育”。曾经“伤时忧国,热心救国”、“救贫扶困,义胆侠肠”,最后“暮年守缺,勤奋不倦”。
第二部分展览介绍林纾在画作和书法上的成就。
二楼过道陈列着不同时期出版的林纾著作。
第三部分主题为“译坛泰斗”,介绍林纾在中国翻译界的地位和成就。分为“爱国保种,叫旦之鸡”、“译界丰碑,其功长存”。
知识窗
1897年夏,林纾受留法归来的好友王寿昌启发,开始与人合作译书。他自己不懂外文,但能根据别人口译,以古文笔法描摹成篇。第一部译著《巴黎茶花女遗事》(法国小仲马原作,现通译《茶花女》)与王寿昌合作译出,1899年问世。因其叙事新奇生动,译笔凄婉传神,受到读者赞誉。1901年,又与魏易合译美国斯托夫人反映黑奴悲惨境遇的小说《黑奴吁天录》(现译《汤姆叔叔的小屋》),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从此一发而不可收。自1903年在京师大学堂译书局工作,同时承接商务印书馆大量约稿后,一个以独特方式专事小说翻译的翻译家出现在清末民初的文坛上。在数十年的翻译生涯中,共译述了180余种(共约1200万字)西洋小说,其中包括世界名著40余种。作为一位系统地向国内介绍外国文学的创始人,林纾在近代中国文坛上影响甚大。
(文章来源:福州市博物馆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