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福州古厝系列—杨梦斗祠
发布时间:Dec 9, 2019 | 作者:
杨公祠位于长乐市玉田镇东渡村琼琪店的天马山脚下,建于元朝初,是长乐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至今已有700余年历史。
杨梦斗,字子仰,号山甫,东渡村人。生长在湖光山色的天马山麓。宋理宗宝祐四年,杨梦斗兄弟叔侄等四人同登文天祥榜进士。一门同科四进士,古来罕见。理宗皇帝大加褒奖杨氏一家,赞誉他们为“河东四凤”。
南宋德祐元年,蒙古铁骑挥师南下,元兵占领整个江北地区之后又围攻扬州城。大敌当前,扬州统帅杨梦斗和他的哥哥杨琦、弟弟杨叔济、侄儿杨次郑等分兵坚守城池,联合抗元名将文天祥、陈文龙等率领的部队,多次击败元军的进攻,打得元军落花流水,闻风丧胆,四处逃窜。
景炎元年,不甘心失败的元军又一次卷土重来,把扬州城围得水泄不通。城内平山寨上,杨梦斗准备了四具棺材,立誓“生为宋臣,死亦宋鬼”,愿与扬州共存亡。由于城中官吏偷偷降元,里应外合,最终兵力悬殊,寡不敌众,扬州城沦陷 。
杨梦斗等在元兵重重包围中视死如归 ,和所有的士兵凿船自沉扬子江,壮烈殉国。不幸的消息传到了东渡村,乡亲们十分悲痛,于是修建“文章节义祠 ”来纪念杨梦斗,缅怀杨家将的高风亮节。
现有祠堂大殿为明、清两代的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前座及戏台等均系新建,但部分构件仍为原建筑构件,如柚木横梁等。
前殿有威武的门神左右守护着,上面有力的“杨公祠”三字。
左右两边是明朝的长乐知县夏允彝写的“书杨都督梦斗忠烈诗”,诗中写出了杨公的忠义以及后人敬仰的情怀。
杨公祠有四绝三奇。因为在福建历代祠宇中,“杨公祠”具有独特、丰厚的文化积淀,广博的地域特征,超世绝伦,所以冠为“四绝 ”——名祠 、名匾 、名碑 、名联。
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办厂中发生了火灾,烧了前殿、中座,而大殿保留完好,此为一奇。
前座横梁是由泰国购进的柚木,长9.5米,截面为四方形,边长0.3米以上。“文化大革命 ”时破 “四旧”,拆下来一直放在村部的楼上,曾经三次打算出售,均谈好了价格,最后因种种阻挠,都没有卖成,到了重建殿宇之时柚木梁又重新回到原位,再为一奇。
明代长乐知县夏允彝的“宋室忠烈”匾额,也是破“四旧”时取下被放在加工厂稻壳间做挡风门扇,防止粗糠粉外逸,1974年加工厂发生火灾,全厂烧尽,唯独这块匾完好无损,至今仍然高悬在大殿正上方,此乃第三奇。
“忠烈发幽光列传垂名公不朽,贞灵崇祀典故乡有庙神其依。”道出了杨梦斗一生精忠报国的忠烈气节。
(文章来源:福州市博物馆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