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福州古厝系列 — 螺洲天后宫
发布时间:Dec 6, 2019 | 作者:
仓山螺洲天后宫对联
湄岛漂洋早晚帆樯皆顺水;
螺洲过海往来舟楫尽安澜。
殿建湄洲援溺功高垂万古;
宫先螺渚拯危恩渥颂千秋。
潮汐接湄洲风马送迎江峡月;
帆樯弥建水神灯下上庙门松。
螺洲天后宫俗称妈祖庙,位于福州市螺洲镇店前村,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中叶,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重修,同治元年(1862年)里人云南布政使陈景亮再度修葺。1994年由旅港族人清刑部尚书陈若霖玄孙陈振捐资重修。
现存建筑占地585平方米,坐北向南,前临乌龙江,由门楼、天井、大殿、后殿等组成。面阔三间、进深四间,穿斗式木结构,双坡顶,两侧设风火墙。门楼为牌楼式木构架,门口保存有嘉庆年间陈若霖等人重修天后宫捐款碑;还有陈景亮镌刻天后宫历史沿革碑大殿大殿祀天后妈祖,殿墙上绘有妈祖生平壁画。后殿正中祀螺仙洲主,左右配祀临水夫人和珠疹夫人。殿左、右墙上绘有临水宫三十六夫人壁画。两殿之间后壁绘有临水夫人祈雨斗法与观音在“白花桥上赐子”的壁画。螺洲天后宫是一座宫内皆祀女神的庙宇,风格独特,在福建省内较为少见。
妈祖名叫林默娘,莆田是她的出生地。相传她是宋朝都巡检林愿的六女儿,家居湄洲岛上,平时常出海救助海上遇难民众,成了“海上保护神”,因而为世人所称颂,敬称之为仙姑。宋时她被授封为圣妃、天妃,各地也立庙奉祀。被神化后的妈祖奉祀活动以台湾为最盛,海内外许多地方都有祭祀妈祖的宫庙。
宫庙为双层门楼,上层屋顶为歇山顶。燕尾脊上有双龙戏珠立体雕塑。翘角顶左右皆为丹凤欲飞的造形。门楼为木牌楼式,中部由四柱三层斗拱、双悬钟组构,两侧配建双柱低栏的庑房。庙门两边侧壁是圆形透窗。国公帽外墙前有叠涩,完全显示了明、清古朴的建筑特色。镶有门钉的大门两侧悬有清末代帝师陈宝琛亲笔题书的楹联:潮汐接湄洲风马送迎江峡月,樯帆弥建水神灯上下庙门松。门楼侧立有清嘉庆年间刑部尚书陈若霖等重修天后宫捐资碑及天后宫历史沿革碑。
天后宫整体为二进,分前后殿。大殿门阔三间,进深五柱。进门楼,在前天井的两侧边廊上有两个神龛,龛内分别为千里眼金将军和顺风耳柳将军。前殿(即大殿)中央供奉妈祖神像。大殿两侧上方悬有“慈航普渡”和“寰海安澜”两方庙匾。殿厅里的四根立柱上也有两对颂扬天后的楹联“后德齐天尽弥风涛奋神力,母仪称圣遍窜胞舆敞慈怀”及“神力遍施保寰海风平浪静,众擎易举盼全乡柳暗花明”。神龛前造有对称的金色双凤木雕。厅梁上也高挂着一对精美六角宫灯和绣有“金玉满堂”人兽图案的红色锦帘。整个大殿显得金碧辉煌,美仑美奂。
后殿分祀有螺仙和临水陈太后(即指善于斗妖除魔的妇女儿童保护神临水娘娘陈靖姑)的神像。殿两侧墙壁上还绘有临水娘娘属下的三十六婆官。三尊不同女神共祀一庙,颇显奇特。
(文章来源:福州市博物馆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