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咬春、迎春……福州立春的这些习俗你都知道吗?(上)
发布时间:Feb 4, 2024 | 作者:
立春,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也是中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到了就意味着春天开始了!
立春这些事
“春脖子”与劝耕
在民间,有一种描述春天的称谓,叫做“春脖子”。这是一个拟人化的说法。所谓“春脖子”,原本指从春节到清明之间的时间。就是人们欢度完春节,到“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间的准备时间。从这个意义看,“春脖子”子这个词本身就具有劝耕的意味。
生肖属相
古时候生肖属相从立春开始算起。在古代,人们都是以立春作为新一年的开始,古代人们确定立春为四季之首。生肖属相的生命力与春天有着密切关系,所以人的生肖属相也应以此为起点。传统社会观念中,认为只有立春之后出生的人属相才属于新的年份。
“双春年”和“无春年”
▲图源:福州新闻网
每19年中,为了顺应寒暑变化,使农历和阳历保持一致,农历采用了19年中加入7个闰月的方法。
关于立春
全国各地有许多有趣的习俗
而在老福州看来
立春有一件事是一定要做的
那就是吃春卷
一、咬春
▲图源:小红书@念娇儿
在福州,素有立春节气“接春纳福”吃春饼喝春酒的习俗,寓意着在新一年里防病去灾。春饼其实是春卷,用饼皮包着豆芽、豆干、肉丝、香菇等吃。吃法也有讲究,必须一口气从头吃到尾,俗称“有头有尾”。把春饼卷好粘住,置于油锅炸之,名曰“炸春”有“早春”的含义,有“春到财到”“春卷包财”的好彩头。
▲图源:小红书@念娇儿
据《三山志》、《八闽通志》等古籍记载,宋代时,福州就有“春盘”,又称“蔬饼”、“春饼”(至今福州方言仍沿袭此称呼),“闽俗立春以为节物”。而关于“福州春卷”的起源,还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民间故事,相传宋朝有个叫陈皓的书生携带春卷进京赶考,高中状元后把带来的干粮送给考官品尝,老师吃完赞不绝口,提笔赋诗。从此,福州春卷名声大振,成了地方官吏向皇帝进贡的上品。
二、迎春
▲图源:福州市人民政府网站
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自官方到民间都极为重视。古时立春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回来之后,要赏赐群臣,布德令以施惠兆民。这种活动影响到庶民,使之成为后来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动。在半城山水的福州,农业曾是其千年来重要的建城根基,立春前后的仪式更为重要。
据《榕城考古略》记载,福州古代便已十分盛行“迎春”礼仪活动。各地官府在冬至日前就着手塑造“土牛”与“芒神”。土牛一般用桑拓木做骨架,扎上苇茅,糊贴一层泥土,再描绘出牛的神形,通常高约四尺左右,俗称“土牛”或“春牛”;芒神,又叫句芒,俗称“太岁”,专司孟春之神,习惯把它扎成童子模样,高约三尺六寸。
“鞭春牛”:
“鞭春牛”又称“鞭牛”“祭春牛”“打春牛”,从前老福州人会用一只象征农事的泥塑耕牛,肚子里塞上五谷,当牛被打烂时,五谷就流了出来。这一习俗,体现了古人对春天、对农业的重视,表达了对新一轮农业周期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景,也寄托了先民对人勤春早的信心与向往。
一年之计在于春
老福州人对春的重视
正是寄托着
对来年的美好憧憬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