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资讯】榕博臻品丨严复行书四条屏

发布时间:Jun 30, 2023 | 作者:福州文物


image.png

 

明清以来,很多书法家是职业的,他们的书写是为了打动人,流传千古。而严复不是,他的书法通过译稿、信札、家书、眉批等形式呈现于世。通过这些墨迹,严复的书法是有着实用性和艺术性相统一的特点,具有学术和历史研究价值。

 

image.png 

 

福州市博物馆馆藏严复臻品《四条屏》。严复行书四条屏,纸质,每幅纵高136.5厘米,横宽32.8厘米,行书直计二行,字径4~6厘米不等。

四条屏中的诗为严复创作的《赠英华》,收录于严复长子严璩所编的严复诗集《瘉壄堂诗集补遗》中。

正文:“四條广路夹高楼,孤愤情怀总似秋。文物岂真随玉马,宪章何日下金牛。莫言天醉人原醉,欲哭声收泪不收。辛苦著书成底用,竖儒空白五分头。丙午弢庵道海上,伯严有赠,见而和之”。

下款:“翊庭老兄先生双政”。署名:“严复”。钤印二:白文“严复”,白文“尺盒长寿”。压首另钤长方形章一:白文“鬼神守护烦何”。

 

image.png 

 

 

四条屏的故事发生在1906年,“翊庭”为吴曾祺的字。其与严复同为福建侯官人,此时正在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职。严复也在上海,特将应知交之请先后八次在上海青年会演讲政治学的稿本,以《政治讲义》为题,自序刊行,交由吴曾祺所在的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故二人交往甚密。

严复在书稿出版之际,因好友良师“弢庵”(陈宝琛,号弢庵)抵沪,伯严有诗相赠,见而和之,书屏赠送给吴曾祺。

“文物岂真随玉马,宪章何日下金牛。”中前半句的“文物”泛指文化,“玉马”则指的是汉代高僧从国外驮回佛经到白马寺。后半句中的“金牛”则源自于《圣经》中记载的“金牛犊”故事,象征着基督教创立之初面临着各民族原始偶像崇拜的境遇。这一句,字里行间,都表达了严复西学东渐却频频碰壁的愤懑之情,感叹于“物竞天择”的思想于事无补。

 

 

image.png 

 

 

“辛苦著书成底用,竖儒空白五分头。”这一句也是严复当时的真情流露,充分体现了他对著书立说艰辛的体会和感慨。为了自己追求的理想目标,即使泪流满面、头发半白,仍笔耕不辍,反复钻研,不言放弃。这句话也常常被后世读书人引用,成为名句。

也有人说,这首诗严复还送给了曾参与过戊戌变法,并创办了《大公报》的英敛之,表达了当时严复与英敛之共同的情感与心声,成为家风,深远影响了英敛之的后代,包括我国著名翻译家、表演艺术家英若诚。

 

 

-

严复:被看世界“耽误”了的书法家

 

严复出生在一个中医世家,接受传统的儒家教育,自小聪慧,先后师从胞叔严厚甫、明儒黄宗彝,积累了深厚的国学素养和书法底蕴。

 

image.png 

 

严复的一生,时逢中国近代重要的转型阶段,中西学的结合、边缘化的政治身份,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他在书法艺术层面的艺术表现力和思想性。

严复的书法以行草居多,他的书法透露着传统书法的清朗温润,笔端游刃有余,笔墨丰沛。他坚守帖学,与梁启超等大书法家交往密切。

 

image.png 

 

严复书房里悬挂着楹联“有王者兴必来取法,虽圣人起不易言语”,如此豪言壮语,可见严复斩钉截铁地认为自己带来的社会变革思想必将影响中华民族的复兴。严复十分推崇二王、颜真卿和苏东坡,这也与他面临着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倡导变法维新思想有着深层的逻辑关系。

严复的翰墨透露出其“绎新籀古”“推陈出新”的意态与思想境界。在当时风云诡谲、变幻莫测的历史情境下,严复书法的这种风韵态度,就好比浊世中的翩翩佳公子,使人想见其人的磊磊风骨,而对之神往不已。

严复在《天演论》译例言中开篇写道:“译事三难:信、达、雅”。今天我们通过严复留下的翻译经典、文学诗歌、书法作品中不难看到,“信、达、雅”三字是严复终其一生的艺术追求。严复给这个世界留下了太多的精神遗产,他的书法、他的著述、他的人生,值得我们无穷无尽的品味与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