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闽都记忆 | 西禅寺的荔枝与“怡山啖荔”
发布时间:Jun 21, 2023 | 作者:福州市博物馆
夏蝉鸣荔枝红,初夏时节,新鲜的荔枝也纷纷上市。前有“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后有宋代苏东坡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在福建,除了历史悠久且最具代表性的莆田“宋家香”荔枝,福州的荔枝也独具一番风味。
▲宋·蔡襄《荔枝谱》拓片
宋代蔡襄的《荔枝谱》中记述:“荔枝者也,闽中惟四郡有之,福州最多”。又有“一家之有至于万株”、 “数星之间如星火”,可以想见那时福州种植荔枝的盛况,还称赞西禅寺的荔枝们“荔树风光占全夏,荷花颜色未留香”。
而在福州种植荔枝的悠长历史中,西禅寺的荔枝尤为特别。
▲西禅古刹大门坊柱上刻楹联:
“荔树四朝传宋代,钟声千古响唐音”
大约在明朝开始,每值蝉鸣荔红之际,寺僧便以“开园”为名邀集地方文人名士相聚举办 “荔枝会”。煮茗、摘荔、迎宾,品赏佳果,吟诗题咏作画。
据《西禅小记》中记载,“最多时有荔枝树四五百株,其中多名种,核小、肉厚、汁多、香甜异常。”
“寺僧候熟日,折柬召客开园,是日车马坌集,多雅人名士,凉飔拂抉,啖荔快颐,如饮沆瀣,如酌天浆 ”。
“怡山啖荔”成为西禅寺传统的雅集韵事,热闹异常,众多文人雅士在此中留下诗词。如清代文人黄任有“荔支风点佛龛灯”;陈宝琛有“我辈且来评荔子,好官犹解惜荷花。”;郁达夫也有“陈紫方红(陈紫、方红都是荔枝名品)供大嚼,此行真为荔枝来”。
▲西禅寺内的千年宋荔(央广网发 罗晓英摄)
如今,西禅寺塔之南路边湖畔的一株宋荔,成了福州最负盛名的古荔枝树。它种植于宋天圣(1023~1031年)年间,距今已900多年。树高7m、胸径2.5m、冠幅6m,是目前已知国内胸径最大的荔枝树,也可能是国内最高龄的古荔之一,2000年这株宋荔还收摘了百余斤荔枝。
古今多少虚玄梦,化作传奇作笑谈。西禅寺这棵见证了千年历史的宋荔如今在人们眼中充满了神奇。据寺内僧人介绍,现存的这株宋荔先后经历过四次枯荣,主干中心已经枯朽,仅靠外侧剩余不到10厘米厚的残余皮层支撑,顽强地生存着。在寺内僧人精心照料下,宋荔枯木逢春,得以重新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