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严复在福州的最后时光
发布时间:May 31, 2023 | 作者:福州名城
严复
严复的最后时光是在福州度过的。福州是严复的故乡。查《严复年谱》,1918年12 月9 日,严复65 岁,回福州避冬,就住在福州郎官巷。郎官巷有毗连在一起的两座房子,便是现在的16 号和17 号。
16 号设有正门。迎门为一座木构三间排的房子,中为正厅,左右为厢房,天井两侧有披榭,廊西有小门通17 号,称“西花厅”。前面有扶疏的花木,后面是一座双层的楼房,很适宜于闹中取静,深居简出。于是,严复便把卧室设在西花厅的楼上,挂上了“愈壄堂”的横匾,说是养病,其实还在继续他的写作生涯。但大多时间是写作和给儿女们去信。除了次子严瓛早夭外,他还有四个儿子和四个女儿,他都要“严加教育”,时给劝训。其次是经常给熊纯如、林万里、徐佛苏等几个朋友写信,探讨问题,交流意见。特别是给熊纯如写信。查《严复日记》的1919 年的6、7 两个月,就分别在“6 月20 日、6 月29 日、7月10 日、7 月24 日,致信熊纯如”。熊纯如,名锡育,江西南昌人,系严复得意门生熊元锷的从弟。熊元锷早死,严复却视熊纯如为“知己,通信不断”,以后就在1922 年至1923 年出版的《学衡》第6 至20 期,连续刊载了《严几道与熊纯如书札节抄》80 封。
有时严复的心情不好,他就写信给熊纯如发泄一下。如他在信里所言:“坐卧一小楼,看云听雨……稍稍临池遣日。自谓从前所善哲学、历史诸书,今皆不能看。亦不喜欢谈时事。槁木死灰,惟不死而已。长此视息人间,亦有何用乎?”他有一首《病中述怀》的诗,也是在郎官巷时写的,诗曰:“投老还乡卧小楼,身随残梦两悠悠。病瘥稍善安眠食,语少从教减献酬。壮志销沉看剑鼻,老怀回复忆壶头。遗踪处处成棖触,依旧城南水乱流。”在郎官巷,他主要是养病,写有一篇寄给熊纯如的《熊禧祖传》,算是比较长的文章了。其余的便是不断地吃药。他给熊纯如的信上说:“世间如有魔鬼,则此物是耳!”这一次,严复在郎官巷住了10 个月,后乘船北上。
1920 年10 月,他同二女儿严璆一起又回福州避冬,仍住在郎官巷。这一次,他在郎官巷亲眼见到他的长孙严以侨,十分高兴。这一年的冬天过得很愉快,精神也好了许多,到1921 年夏天,还滞留在福州,同严璆一起到鼓山灵源洞避暑。住在陈宝琛的“听水斋”里,乘兴写有《灵源洞》和《避暑鼓山》两首诗。《灵源洞》诗曰:“幽绝灵源洞,清游得未曾。摩崖纷往记,说法自神僧。阁接闻思近,斋犹听水称。何当山雨后,据石看奔腾。”《避暑鼓山》诗曰:“老病难禁住火城,今朝失喜作山行。千层石磴经阶级,十里松风管送迎。潮落沧江沙出没,云开岩岫月分明。可怜济胜今无具,笠纠鞵轻廿载情。”
但从鼓山回来,天气渐凉,严复的气喘病又发作了。有一位朋友来看他,他说:“我的寿命只能以日计算了。请你不要让我的媳妇和女儿知道。”这时在郎官巷只有他的媳妇林慕兰和他的女儿严璆陪护。三儿子严叔夏被打发到北平去,代替他同严伯玉商议大事。10 月27 日(农历九月廿七日),他感觉自己的病情转危,便从枕头底下取出一张预先写好的遗嘱给严璆和林慕兰。只见上面写着:“民国十年岁次辛酉,十月三日,愈壄老人谕诸儿女知悉:吾自戊午(民国七年——1918 年)以来,肺疾日甚,虽复带病延年而揆之人理,恐不能久,是以及今尚有精力,勉为身后传家遗嘱如左:非日无此,汝曹或致于争,但有此一纸亲笔书,他日有所率循而已,汝曹知此意。吾毕生不贵苟得,故晚年积蓄固亦无几,然不可无分,今为汝曹分俵……嗟嗟!吾受生严氏,天秉至高,徒以中年悠忽,一误再误,致所成就,不过如此,其负天地父母生成之德至矣。耳顺以后,生老病死,萧然相随而来,故本吾身阅历,赠言汝等,其谛听之!——须知中国不灭,旧法可损益,必不可叛。——须知人要乐生,以身体健康为第一义。——须勤于所业,知光阴、时日、机会之不复更来。——须谨思而加以条理。——须学问益增,知能,知做人分量不易圆满。——事遇群己对待之时,须念己轻群重,更切无造孽。审能如是,自能安平度世,即不富贵,亦当不贫贱。贫贱诚苦,吾亦不欲汝曹傲之也。余则嘉言懿行,载在典册,可自择之,吾亦不能尔见缕尔。愈壄老人力疾书。”严复在弥留之际还记这些,让严璆着实感动。她抱着严复的手嘤嘤哭泣,但严复从此再没有张开眼睛。
严复逝世后,亲朋好友们奔走恸哭。林纾流着眼泪,为他写了一篇诔文。陈宝琛也“以余知君深,乞之铭”,给严复写了墓志铭:“旗山龙渡岐江东,玉屏耸张灵所钟。绎新籀古折以中,方言扬云论谭充。千辟弗试千峰越,昔梦登天悲回风。飞火怒扇销金铜,鲸呿鼍跋陆变江。氏见犹阅世君非朦,咽理归此万年宫。文章光气长垂虹。”严复墓设在阳岐乡的鳌头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