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闽都人物|兴学重教——李椅
发布时间:May 11, 2023 | 作者:福州市博物馆官微
福州文庙《古代教育史展》展览的中,展示了福州作为八闽之首,尚学之风浓厚。宋代,福州民间的读书风气颇盛,以经济上的发展和政治上的重视为依托,文化教育进入了繁荣阶段,成为全国重要的学术中心。特别是南宋时期,福州的教育水平居全国前列。因此,福州在那个时代涌现出了许多的科举佳话与名人。今天就带大家来认识这位兴学重教的李椅。
《新唐书• 宗室世系表》记载,李椅出身唐朝宗室渤海王房,受良好的家庭氛围影响,李椅兄弟四人都走上了“学而优则仕”的道路。李椅在兄弟四人中名位最高,他对儒家经典《王氏易》《左氏春秋》深有所得,并奉行终身。独孤及说他“居处执事,著书属词,非周孔轨躅不践也”,认为他的一言一行都符合儒家的规范。
玄宗天宝三载(744),李椅出任安阳县尉,从最基层的文官开始了政治生涯。在肃宗即位后,李椅入朝为官,“十余年间,周历三台”,在御史台、尚书省、门下省等中央部门担任御史、尚书郎、谏议大夫、给事中等清要之职。到了大历三年(768)前后,李椅主动申请外任京兆少尹,随后几年又先后担任了虢州刺史与华州刺史,官终福建观察使。
大历七年(772)十一月,李椅接到新的任命,由华州刺史调任福州刺史兼福建观察使,接替在福建经营十余年的宗室名将李承昭。当时从中原到福建的交通并不发达,李椅用了5个月时间,在第二年初夏才抵达福州就任。
唐代官职冗赘复杂,李椅在福州时的全套官衔是福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持节都督福建泉汀漳五州军事、领福建都团练、观察处置、都防御等使。这一连串的称呼意味着李椅对福建地区所握有的军政大权,兼领的众多使职也象征了天子对他极大的信任。李椅在兴学方面至少做了三件大事。其一,是易地重建文庙。李椅初到福州,往谒周孔,看到“堂室湫狭”“学宫坠废”,于是在城南卜地重建一座规模更大的新学,即今福州府文庙的前身。其二,是订立庙学之礼。李椅为鼓励读书之风,亲自主持了隆重的春秋释菜之礼,学有所成者又行乡饮酒礼,“由是海滨荣之,以不学为耻”。其三,是劝诱生徒入学。
文化氛围的兴起绝非一人一时可以完成,李椅也并不是在福州兴学的第一人。之前还有不少因此留名史册的官员,如刘宋时期的阮弥之、虞愿、王秀之,盛唐时期的管元惠。
李椅在大历十年(775)九月卒于福州任上,次年朝廷嘉奖其功,追赠礼部尚书,谥曰成,以示哀荣。门生故吏为纪念李椅的治绩,在府学中立碑铭刻其事迹,即“福州都督府新学碑”,亦作“李成公去思碑”。李椅因为福州文庙的碑文遗芳后世,李充因嵩山塔林的塔碑名存千古。父子二人虽均有贤吏之名,却都没能在正史中留下传记,最后又以这样偶然的机缘实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所追求的不朽,仿佛是对“勒石永志”四个字最真切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