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闽都人物 | “商神”张真君
发布时间:Mar 21, 2023 | 作者: 福州市博物馆
步入福州市博物馆大门,右手边巨大的显示屏上,300年前的《福州城图》徐徐展开,它就是“古城印记”历史名城展示平台。
▲ “古城印记”历史名城展示平台
“古城印记”历史名城展示平台,通过对300年前老福州城图信息的深入研究以及对福州历史名城内涵的充分挖掘,把福州的山水城市格局(东海三山现闽中)、当地标志性历史文化景观(万寿桥、上下杭等)、特色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节点等内容运用动画特效、3D建模、三维场景还原等数字化技术进行重构和呈现。
“古城印记”历史名城展示平台展示了300年前老福州城图的美丽画卷,尽显福州古城之美。
▲ “古城印记”历史名城展示平台
在《福州城图》上还能发现几十处保留至今的福州古厝。观众点击操控屏,硕大的显示屏上还会出现景点对应的具体信息,巧妙地融历史与现代智慧于一体。让我们跟随古画中的张真君祖殿一同来探究“商神”张真君的传奇人生。
▲ 张真君祖殿
张真君祖殿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年—1162年),坐北朝南,初始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历经几度重修,扩展到1000平方米,至今保持宋、明两代建筑程式和艺术风格。
正面为牌楼式砖墙,石门上方有写着“旨奉祀典”的雕花砖板,重檐歇山顶,抬梁穿斗式构架,翘脚飞檐,红墙黛瓦,十分古朴雅致。殿内布局精巧,由戏台、前天井、廊庑、正殿、偏殿、后殿等组成。
▲ 张真君祖殿
张真君,生于唐天祐年间(904—906年),又名张慈观、张自观、张圆觉、张锄柄等,又称张圣君、法主公、监雷御史等,出身农家,祖籍永福县廿九都和平乡感应里桃溪境(今永泰县嵩口镇月洲村),唐末年间道教闾山派道士。
▲ 横楣上题有“雷部之师”,表明张真君其“监雷御史”的身份
被“闾山大法院”祖师许旌扬的数传弟子龙树法师收为门徒后,张慈观潜心在道观内学法数载,随后艺成下山。他性情洒脱,喜好四处云游,锄强扶弱、行侠仗义,做了不少善事,深受群众敬仰。
后来,张慈观在白云寺当头陀,及老,在闽清金沙溪一块大石上“坐化升天”。为纪念这个行侠仗义终成“正果”的善士,南宋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在闽清金沙建有“张圣真君之堂”。在福州市区,张慈观活动和居住过的地方,也建有“张真君祖殿”。堂、殿建成,地方政府的官员上报朝廷,皇帝嘉其恩义,赐为“大化真人”,并“奉旨祀典”。从此,群众称他为“张真君”或“张圣君”。
▲ 张真君祖殿
在其曾云游的永泰戴云山脉一带、闽清、尤溪、德化、永春、莆田等地,仍然流传着大量张真君的传说故事——于山林中见巨蟒伤人,便与巨蟒搏斗,将其成功制服;路过古寨岭时见“闽道难”,深夜砌成3400多级石阶,并用宝剑画痕,防滑利行;永泰如今的景点“伺牛石”“牛眠石”“磨刀石”“棋盘石”“仙桃坪”等都与张圣君的神迹传说有关,还有与道法、伏魔有关的“炼丹井”“甘露水”“龙泉井”“雷洞”“天师洞”“斗法石钉”......从这些传说故事中可以看出,张慈观的形象是一位身负神功妙法的道士,常为民解忧排难,还会抗旱消灾、修桥铺路、凿渠兴水。
因此,张真君被民众奉为“保境神”“农业神”,尤其是在永泰月洲、闽清金沙,建有多处张真君供奉庙宇,至今仍保留着以农神信仰为主的信俗活动。
张真君信俗传入福州市区后,由于祖殿的特殊地理位置和上下杭独特的商贸文化,张真君被商人们奉为“祖师爷”,称之为“商神”,逐渐从农业神转变为亲商、护商的商业神。正因如此,福州商务总会(1905年成立)初期以张真君祖殿为办公地点,该祖殿还曾作为“金融公会”和“福州钱业商事研究所”的活动场所。
▲ 张真君祖殿门前石狮脚踏铜钱,正有“财”的寓意
- 上一篇: 【资讯】闽都风土 | 欧阳氏民居
- 下一篇: 【资讯】“番什遛”福州少儿十番乐团正式开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