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花引蝶争飞,桥上影成双 | 追忆连江古桥的前尘往事!
发布时间:Jan 5, 2023 | 作者:连江县旅游事业发展中心
一座桥便是一种地方文化的形成
将建筑艺术与历史人文相融合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自古以来
连江水陆便利,溪流众多
一座座古桥跨水而建,如人间长虹
连接过去,传承未来
刘波 摄
连江的古桥其年代可追至
宋、元、明、清
丰富的历史文化浸润着这片土地
也为其增添了浓厚的人文情怀
让我们一同走进连江的古桥
探寻桥上桥下的云烟旧事
一、通济桥
通济桥,俗称江南桥。位于凤城镇南门外,南北走向横跨敖江,是连接两岸的重要通道。
隋大业三年(607),高僧独觉发起建桥。始建时首尾仅有相应石梁,中流仍渡以舟,称“江亭渡”。
宋朝政和四年(公元1114),玉泉寺高僧真觉,接力募建。全桥卧式松排墩基,干砌条石墩台,18孔,桥面用弧形石板铺设,全长五十丈,宽一丈六尺,桥的头尾还有过水路堤。
1949年8月16日,人民解放军在解放连江战斗中喋血此桥,解放连江,故改名“解放大桥”。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三次改建,公路桥改造桥面,最后一次为2018年1月改为现有公路桥。
二、飞凤桥
位于透堡净安寺西的飞凤桥,地处南门兜,又称南门桥,古名“东阳飞凤桥”。南北走向,花岗石构造。桥下3孔洞,船形石台墩,桥长18米,宽3.2米,高3米。
相传该桥系净安寺僧募建,始建于唐宋间,栏墩刻有“王三十六娘与男舍钱二十贯”、“明天启元年重建”等字。
古桥是用纯正的宋代营造法建造的,桥北端两望柱刻有“东阳飞凤桥”和建桥年间字样。经考证,是全省最早的石桥之一。
三、登云桥
登云桥相传建于唐天祐年间(905-907),为花岗石构造。位于透堡西门外文昌祠南侧80米处,貌似横虹卧波。旧县志载为历上桥,东西走向。
古时透堡、马鼻和罗源、宁德等沿海一带学子赴省城或进京考试必经此“通衢”,桥的西端紧接透堡岭古道,拾级登阶,似平步青云,因此得名。
四、乌石桥
乌石桥位于敖江镇毗屯村,渔沧山边,始建于宋,明代重修。单舟形桥墩二门平梁桥。东西走向,长14.2米,宽3米,厚0.36米,高5.2米,桥西侧新增石水槽,灌溉农田使用。
五、庆丰桥
庆丰桥位于安凯乡安海村后山,始建于宋嘉定十六年( 1223)。石构二墩三门平梁桥,横跨郭婆溪下游,是通往县城及普照庵的古道。桥西立有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的“重修通仙庆丰桥”碑,及捐银碑等三面碑。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六、西贤桥
西贤桥,又名飞虹桥,位于蓼沿乡仙屏村,清嘉庆修建,2005年增建栏杆及重铺石板路,南北走向,全长14.5米.宽3.4米,该拱桥的建造工艺和难度不亚于赵州桥,也是迄今为止连江县境内发现的唯一的石拱桥。
七、塘边桥
塘边桥位于官坂乡塘边村,建于宋绍兴十年(1140),花岗岩砌造,横跨塘边溪,南北走向,长16米宽3米。舟形两墩三门平梁石桥。桥头建四洲佛方亭一座。是连江至今为止保存比较完好的一座古桥。
八、普利桥
普利桥是连江县现存最长的一座古桥,位于蓼沿乡岐山村,是闽浙往来要道。始建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清嘉庆元年(1796)重建,东西朝向,为四墩五孔平梁石桥,全长42米,宽2米。
九、东里桥
东里桥为宋淳熙间里人郑鉴捐款建造,桥长18米,宽3.2米。民国时,桥西北向一块巨大的石梁被台风吹折的大榕树枝干压断,其余均保存完好,断掉的石梁上,郑鉴亲撰的“东里桥”题刻依然清晰如故。
走一座桥,看一处风景
桥上行人匆匆而过
桥下流水潺潺
岁月如烟
唯有古桥依旧
载着光阴的离愁
传唱着连江过往的旧日云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