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永远的长征”寿山石雕 · 篆刻艺术展展览时间2016.10.13—10.20展览地点三坊七巷雕刻艺术馆(南后街79号)

发布时间:Oct 13, 2016 | 作者:




主办单位

福州市文联

承办单位

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文化生活报》社


协办单位

福州雕刻工艺品总厂


展览时间

2016.10.13—10.20


展览地点

三坊七巷雕刻艺术馆(南后街79号)


《力争上游》 寿山水洞高山石 冯久和作


《红军过雪山》 寿山奇降石 林发述作


有一种精神叫——长征精神


80年前的长征,史无前例,气吞山河。为弘扬红军长征精神、继承和发扬优良革命传统,打造红色艺术精品,并以此展示闽都传统文化,激励全市人民满怀激情,投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中,由福州市文联主办,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文化生活报》社承办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福州市寿山石雕·篆刻艺术作品展”于10月13日10月20日在三坊七巷雕刻艺术馆举行。活动自8月份面向社会征集传达“长征精神”的石雕作品及篆刻艺术作品以来,得到了广大雕刻艺术界人士及篆刻艺术爱好者的广泛支持,他们以“长征精神”为创作题材提交佳作,表达了他们对长征精神的理解和传颂。此次展览将展出100余件作品。艺术家们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着对长征精神的敬仰,并用长征精神激励自己在创作上也要吃苦耐劳、勇于创新、追求进步,以饱满的热情创作更好的作品。


《古田会议会址》 寿山 老岭石  集体创作


《众志成城》 寿山都成坑石 林亨云作


《勇往直前》寿山芙蓉石 左一刀工作室作


来到位于南后街79号的三坊七巷雕刻艺术馆,看到此次展览的重器——大型寿山石雕《古田会议会址》,这件作品采用寿山石老岭石制作,重达三吨。作品以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建设史中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古田会议会址为题材,诠释了“古田会议永放光芒”的深刻内涵。这件作品由福州市寿山石行业协会前几年组织十多位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历时几个月创作而成。

无独有偶,已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郭功森也创作了同样题材的雕刻作品《古田会址》。老一辈艺术家他们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伴随着新中国的成长,因此,用作品来记录历史,让作品呈现历史,和我们今天重温长征精神,发扬长征精神同样具有时代意义。


《古田会址》 寿山高山石 郭功森作


《长征精神》寿山山秀园石  叶大明作


本次的展览还将呈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林发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礼忠和青年雕刻艺术家林敏,老中青三代雕刻艺术家以长征为创作题材的雕刻作品《爬雪山过草地》,三位雕刻家用各自的雕刻语言表达了对长征精神的理解,而他们的艺术传承也体现了长征精神——艺术之花,薪火相传。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礼忠除了创作《爬雪山过草地》作品之外,还带来另外一件他的代表性作品——鹰题材雕刻,这件作品用浮雕技法雕了一只傲踞峰顶的老鹰,回望那雄关漫道,眼神锐利坚定,体现出毛泽东诗词里“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坚定信念。林健老师为作品题词“高瞻”,整件作品歌颂了红军的顽强意志和对敌人的鄙夷和蔑视,也刻画出红军长征必胜的信念。


《高瞻》老挝石 陈礼忠作 林健题


《万众一心》紫袍玉带石 陈礼忠作


青年雕刻师林云曦为此次的活动专门创作了一件印章雕刻作品《万山红遍》,此方印章选材寿山花坑石,浮雕以李可染先生的代表画作《万山红遍》为题材,取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之词意。作者充分利用石材的大片朱砂俏色,运用山子雕的手法,将深秋时分湘江之滨的岳麓山漫山古树皆红的壮丽奇景表现得淋漓尽致,引领着人们去感受词人毛泽东的博大情怀和革命的豪情壮志。同时也寓意着长征胜利,祖国江山一片红的美好景象。整件作品立意高远、气蕴不凡,深得传统艺术家陈达先生的赞赏,陈达特为学生的作品题字。


《油田晨曲》 寿山高山石 林寿煁作


《和平到处时时青》 寿山半山芙蓉石 王乃杰作


《雄风劲旅一路歌》局部 寿山花坑石 叶子作


青年雕刻大师陈为新也创作了一件《龙马精神》钮雕作品参加本次的展览。作者告诉我们,红军长征艰苦奋斗、坚信胜利的精神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创作《龙马精神》这件作品,就是要表达我们新时代年轻人在遇到困难时要有饱满的龙马精神和昂扬的斗志去突出重围、战胜困难,向老一辈革命家学习长征精神,照耀前程。


《龙马精神》寿山掘性石 陈为新作


《苦尽甘来》局部 寿山善伯石 冯伟作


雕刻艺术家用雕刻作品向长征致敬,篆刻家们也纷纷拿出篆刻刀记录长征精神。著名篆刻家林健老师为此次的展览专门篆刻两枚印章:中国大宁、不忘初心。值得一提的是,林健老师为弘扬长征精神创作了许多篆刻作品,其中“鼓足干劲”“力争上游”于1978年曾发表在《福建日报》上,“继续长征”和“贵在鼓劲”于1979年发表在《人民日报》上。


林健作


林健作


林健1979年作


著名传统艺术家、清卿研究院院长陈达也专门创作两件篆刻作品“万水千山只等闲”“百折不回”参加本次的展览。他希望革命大无畏精神不仅仅体现在长征上,更要体现在我们接过旗帜的后人身上,在新长征路上,在奋斗的道路上,依旧要有这样的气度和胸襟。


陈达作


陈达作


著名篆刻家叶林心为本次活动创作了四件代表长征精神的篆刻作品:红军不怕远征难、勇往直前、自强不息、自胜者雄。作者说,正是这些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百折不挠、前仆后继的革命精神,才有今天的新中国,才有今天的好时代,所以,创作这些作品既是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也是对自己的一个鞭策。


叶林心作


印通文化公司作为此次活动的支持机构,发动团队成员进行主题创作。四位青年篆刻家李典国、叶大明、张平、王浩采用13方规格统一的印材,以长征线路图13个重要节点进行创作。展览现场将根据他们的篆刻内容摆放出一幅长征线路图,重现80年前那场惊天地泣鬼神的长征壮举,用艺术的形式重走长征路。除此之外,李典国和叶大明还分别用重达300多斤的寿山山秀园石创作了“永远的长征”和“长征精神”两方大型印文,向“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活动敬礼。


红军长征线路图


篆刻艺术爱好者王心涤同时还是一位毛主席像章收藏爱好者。此次展览,他不仅带来了收藏多年的近百枚毛主席像章,同时,他还根据像章篆刻一枚毛泽东肖形印,作品栩栩如生,为我们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活动增添了许多值得回忆的珍贵片段。


王心涤作


此次的展览,因为主题鲜明,意义深刻,众多雕刻艺术家和篆刻艺术家都投入百倍的热情进行创作,每一件作品背后都蕴含深意。既有引用长征途中的经历和地点和毛泽东诗词等作为创作灵感,也有通过作品表达新时期的新长征精神和对今天美好生活的描绘艺术家用多元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将长征精神体现在每一个创作题材里。相信,此次的展览,不仅能让观众看到各位艺术家的精品力作,同时还能感受到极具教育意义的长征精神。

红军长征的路是艰苦的、漫长的;而我们当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新的长征,道路将更艰苦、更漫长。走在新长征的路上,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当年红军长征的精神,把长征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变成推动我们各项事业前进的巨大力量。


《万山红遍》寿山芙蓉石(左) 《伟人》寿山汶洋石(右)江秀影作



1

部分参展石雕作品



《继续前进》寿山高山石 林发述作



《不忘初心》寿山善伯石 黄丽娟作


《搏击》寿山芙蓉石 郑幼林作


《锦绣前程》寿山高山石 吴略作


《甜蜜事业》寿山奇降石 庄圣海作


《自强不息》老挝石 林高琳作 叶林心题


《和谐》对章 寿山马背石 徐玮作


冲锋号寿山芙蓉石 杨明作


2

部分参展篆刻作品


沈觐寿


方松峰作



傅永强作



陈兆育作


侯贞诚作


黄元祥作


霍尚军作


林知林作



林学春作



李述锦


宋启元作


苏宝星作


吴聪国作


覃涉作


王婵娟作


徐达作


杨智伟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