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资讯】闽都记忆 | 闽江江心的碧波翡翠三县洲

发布时间:Aug 17, 2022 | 作者:福州市博物馆


三县洲在闽江江心,位于解放大桥西千余米处,面积4.83公顷,北面与台江区苍霞洲的钓龙台相望,南面和仓山区龙潭角隔岸相邻。其形状如舟,像碧波中烘托着一盘翡翠。

 

1465-1487年,福州曾多次遭受暴雨、山洪侵袭。如1483年,福州遭受暴雨袭击,山洪暴发,冲毁农田过半。又如1485年洪水泛滥成灾,沿江田园多被冲毁。多年的风灾、雨灾、水灾,使闽江上游连年山洪暴发,白龙江“潮过江心沙不流”,泥沙在水流平缓的河道不断淤积。大约在这个时期,龙潭角和苍霞洲之间的江心渐渐形成了一个沙洲。

 

image.png 

 

看到似乎是从天上掉下来,不,准确地说,是从水中冒上来的这个冲积洲,附近的乡民开始趁退潮登洲,插竹竿围篱笆,圈地养殖蚬子。见有利可图,相邻的闽县、侯官、怀安三县农民,纷纷来围地养蚬。人多洲小,自然就引起了争执,进而引发械斗。三个县的县官都认为沙洲是自己的,官司打到福州府。知府息事宁人,判此洲为三县共有,并定名为三县洲。

 

《福建名胜词典》遂留下记载:“三县洲本由泥沙冲积而成,何时露出江面,史书未有记载。相传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五月间,洪水泛滥成灾,沿江田园多被冲毁,这里却浮起一座泥洲,附近闽县、侯官、怀安三县农民,竞相登洲插竿围地,因而引起械斗。三县县官均不能解决,后由福州府判决归三县共有,并定名为三县洲。”

 

三县共同开发的洲地,起先用于农业生产,后有人选址搭建高脚的房屋木棚居住。1950年,岛上已有疍民460户,2600余人,多以驾驶船只运输为生。1952年闽江防洪堤筑立,水流集中,洲地缩小,居民全部迁出,洲地辟为农场。

 

1975年改建为江心公园,环洲砌石为岸。1982年公园开放,绿木参天,时花似锦,成为假日休闲的胜地,亦是当时的“爱情岛”,定名江心公园,俗称三县洲公园。

 

image.png 

 

image.png 

 

1991年底,动工建设从仓山龙潭角到江心公园的悬索桥。

 

1995年元宵节,中央电视台与福州市人民政府联合在江心公园成功举办了春节元宵晚会,使得江心公园闻名全国。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1997年起,因修建三县洲大桥,江心公园开始了长期闭园,直至2016年2月14日情人节公园才重新向市民开放。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改造后的公园在保留岛上原有生态环境基础上,增设了公园入口景观区、阳光长滩、林中栈道、亲水漫步道、临水广场、桥下园、演艺广场、樱花林等景点,成为了集聚智慧、生态、人文、环保特色的岛屿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