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资讯】闽都古厝 | 藏在闹市里的小园林-华南女子文理学院

发布时间:Aug 8, 2022 | 作者:福州市博物馆


image.png

 

冰心、庐隐、林徽因

翻开中国的近代文学史

“福州女”是一抹不可多得的亮色

她们才华横溢、自信自立

驰骋文坛,令无数须眉仰视

 

事实上,

在留名史册的“福州三才女”之外

钟灵毓秀的八闽之都还孕育了

数不清的贤良淑女、美慧仕女、优秀才女

且她们大都与烟台山有关

华南女子文理学院有深深的联结

 

 

image.png 

 

故事得从一百多年前说起,一位美国女子怀着“女子也有受教育的权利”的坚定信念,远渡重洋来到福州仓山,在上三路创办了当时中国第二所女子大学。这便是程吕底亚与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的故事。

在民国初期,女子教育尚未普及,程吕底亚为了吸引华人女子入读,在早期为学生提供吃住,有时甚至发放衣物和零用钱。

即使初期全校只有十来个学生,程吕底亚也坚持配备雄厚的师资力量,聘请硕士学位的传教士、留学生等前来教学,毕业生可直接进入美国大学研究院学习。渐渐地,开明的家长都以孩子入读华南女子文理学院为荣。

 

image.png 

 

华南女子文理学院虽是“女儿国”,但十分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鼓励学生演话剧、办音乐会,开设科学育儿实验基地,让学生到乡村支教、普及卫生常识等。

据统计,那时的华南女子文理学院毕业生中,有78%的人服务于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服务事业,创下当时全国最高纪录,连宋美龄都称赞道:“华南的影响力,透过成百上千的优秀女性遍及中国各个角落。”

 

image.png 

 

1951年,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由政府接管,同年与福建协和大学、私立福建学院等合并为福州大学。1953年改称福建师范学院,1972年改称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被列为仓山区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列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如果说三坊七巷将时光定格在了清末

那老仓山则将时光定格在了民国

 

华南女子文理学院旧址,现在为福建师范大学,主楼为胜利楼,西侧为民主楼,东侧为和平楼。早上的阳光洒在这幢百年老建筑身上,散发着浓浓的岁月气息。

走进华南女子文理学院旧址,映入眼帘的是主楼胜利楼,由美国建筑师毕奇设计,屋身呈现法国新古典主义风格,正面突出五开间两层罗马式拱廊,平添几分异域风情的神秘感。

 

image.png 

 

胜利楼的两侧分立民主楼、和平楼,两座建筑造型相似,均采用粗石墙基,红砖砌墙,窗户上加装木质百叶,转角处用隅石装饰。如今它们的外墙爬满了绿色的藤蔓,与这座有年岁的建筑一同成长,一同见证着时代的变化。

建筑是静默无声的,像无言的旧时光,但植物却为它们赋谱生动的音符,将历史与现实联结。除了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的三座主建筑,半围其中的花园里也藏满了深深浅浅的时光。

 

image.png 

 

image.png 

 

爬满春藤的石柱花架、躺着睡莲的喷泉水池,矗立石狮的飞檐翘角、保存完好的玻璃,古典的木百叶双重窗……每一个角落都像一幅细节丰富的风景画,每一株苍木都仿佛在述说当年学生们捧着书本,在花园中、阳台上欢声笑语的画面。


它是藏在福州闹市里的雅致园林

它是一座有着峥嵘岁月的老洋房

它也是闽都培养优秀人才的第一摇篮

华南女子文理学院

默默见证着福州的近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