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资讯】闽都记忆 | 这条在朱紫坊里的花园巷,竟藏着这么多的故事

发布时间:Jun 16, 2022 | 作者:福州市博物馆


image.png

 

在朱紫坊街区的东南部,有一条以花园为名的路——花园路。花园路的名字是源于附近花园巷内的芙蓉园。

芙蓉园曾是福州四大私家园林之一。园内遍植芙蓉,亭台、楼阁、假山、水池、雪洞错落有致,古木参天,移步易景,当年是许多显赫一时的人物的居所。

 

image.png 

 

几经历史沉浮,如今的芙蓉园修旧如旧,古人的匠心独具,精雕细琢得以重现,无论是门窗、扶栏,还是楼梯、折廊,都透着浓浓的时光韵味。

若是厌倦了城市的喧嚣,不妨在这里走走,静心细品生活的悠然与闲适。

 

image.png 

 

 

image.png 

 

与芙蓉园婉约典雅气质不同的是,花园路通往法海路的拐弯处,却曾是古代福州府属闽县关押犯人的监牢所在地的路口。

这里原来有座罗山曾公祠,供奉着“监狱之神”——明代万历年间来福州担任闽县典狱长的曾扬立。在曾公祠左侧的功德碑碑文上看到,曾公祠供奉的正是明代万历年间来福州担任闽县典狱长的曾扬立,湖南安仁人,他处事公正无私,深受百姓敬爱。

曾公参照“唐太宗德政:怨女三千出后宫,死囚四百来归狱”的历史典故,对囚犯施仁政。

曾公大胆决定从农历十二月廿五到正月初四,让犯人回家与父母妻儿团聚。如果囚徒失约,曾公即将犯律法者处死,众囚徒感恩不尽,皆守约不误,多年来初四取册点名,都不少一人。据传,有一年,曾公将三百名犯人释放回家,谁料春节后,几场暴雨,乌龙江浪潮汹涌,渡船无法过江。当时有一个尚干乡人名叫林玉,他是个孝子,因一次上山砍柴,不慎柴刀脱手,误伤人命而被捕入狱。当他被放回家过年时,正逢老母病重,他无心过年,四处求医寻药,到了正月初四下午约定返狱,经过乌龙江渡口时,突遇风浪,一时渡船无法开航,误了准时返狱的时间。这时,恰好有官员前来检查监狱,曾公眼看林玉未返,自己失职难以交代,于是便自杀了,时年37岁。第二天,当林玉赶回监狱时,见曾公为他而殉职,抱尸痛哭,最后撞死在曾公尸旁。土地公秉报城隍、玉帝,玉帝感其笃诚向善,批为“监狱之神”。

 

image.png 

 

1949年后,曾公祠被迁入花园弄内,如今的曾公祠,红色漆门上画有门神像,正门上方题有“罗山曾公祠”金色楷书。平日多有附近居民或远道而来的香客在此祈福、祭祀,香火旺盛,公正无私骨鲠之臣的故事,仍被后人所称颂。

除了芙蓉园和“监狱之神”,与花园路结缘的还有我国天文学的奠基人和泰斗张钰哲、福州雕刻名匠黄信开……小行星与寿山石的故事在此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