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云上见福|驱邪辟“疫”吉祥如意——东晋青瓷鸡首壶
发布时间:Mar 25, 2022 | 作者:福州市博物馆
东晋青瓷鸡首壶
鸡首壶因流作鸡首状而得名,亦称鸡头壶、天鸡壶,还有“罂”之称。鸡首壶的出现,与古代传统民俗崇拜鸡的文化有关。古代人们认为鸡是吉祥鸟、有阳刚之气,可以禳灾除凶。因此,鸡的形象被融入劳动人民的生活中,在后世的汉晋墓葬中,陶瓷鸡塑、鸡舍也大量出现。
现藏于福州市博物馆《闽都华章——福州历史文化陈列》展厅“衣冠南渡 八姓入闽”板块中,展出的东晋青瓷鸡首壶,堪称该时期同类器物的精品,该壶通高22厘米、壶高20厘米、口径7.7厘米、底径8.3厘米。腹径15.5厘米,盘口、束颈、溜肩、鼓腹、平底。细细品赏,这件青瓷鸡首壶,在造形、工艺上都堪称一绝。
首先,鸡首高昂,鸡目圆睁,鸡冠挺拔,造型逼真,之所以叫“鸡首壶”,是壶身上有一个鸡首形的装饰。这件壶颈部较长,腹部浑圆,平底、肩的一侧为凸起的鸡首形壶嘴,另一侧为曲形把首,连接口部与肩部并稍高于壶口,壶肩部另外两侧各有一桥形系孔。可以穿绳系挂,此壶造型别致新颖,鸡首上昂仿佛正在引颈眺望,与把手一高一低,遥相呼应,使整个壶的外形曲线流畅生动。
其次,壶身曲线极其优美。壶嘴、壶身、壶底比例恰到好处。线条流畅,尤其是壶腹上半部的椭圆弧度恰到好处给人一种饱满感和圆润感的感觉。其壶身的曲线和鸡头的神韵极具时代特色。
再次,该壶的精彩之处还在于它的釉色,壶身通体施青釉,釉层丰厚,釉面滋润,其发亮的釉面有较强的玻璃质感,可见其在较高的温度下烧成,器型十分规整,由于釉色肥厚,加上别致的造型,仔细端详该鸡首壶犹如一只吃得饱饱的昂首挺胸、扇着翅膀、尾巴翘得高高的公鸡。
鸡首壶流行于西晋至初唐,经历了“实用器——明器(古代随葬器物)——实用器”三个阶段,在发展演变中逐渐增强实用性。此壶鸡首为实心,显然是随葬的冥器。
鸡首壶极具时代特征,这是由于当时的时代背景造成的。西晋——初唐,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动荡,战乱最多的时代,北方民族南迁,各国交相攻伐,南北对立,世家大族与竹门寒士禁卫森严,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交融杂糅,世人苦不堪言。汉代《韩诗外传》中将鸡称为具有文、武、勇、仁、信五德的“德禽”。以鸡为装饰的瓷器盛行一时。鸡首壶的鸡首造型皆为雄鸡,是因为雄鸡有辟邪消灾的作用。且“鸡”与“吉”谐音,鸡首壶延续使用了数百年,反映出在那段战乱频繁的年代里,人们对吉祥安宁生活的祈望。
直至唐初,社会安定,战乱不再,新出现的执壶逐渐取代了鸡首壶,成为人们生活当中常见的生活用具。鸡首壶虽然最终消亡,但仍以其精美生动的艺术造型,富含安宁吉祥的寓意等特点在中国瓷器艺术领域占据着一席之地。
来源:福州市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