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资讯】榕博臻品|“裁为合欢扇, 团团似明月”——南宋团扇

发布时间:Feb 24, 2022 | 作者:福州市博物馆



微信图片_20220224142737.jpg

 

《簪花仕女图》局部

 

团扇,又称宫扇、纨扇,是中国汉族传统工艺品及艺术品,是一种圆形有柄的扇子,它代表着团圆友善、吉祥如意。

 

团扇最早出现于商代,是帝王外出巡视时使用的礼仪用品,也被称作仪扇。“奉帚平明秋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王昌龄《长信愁》中的富有画面感的诗句,让人意犹未尽。自汉历唐至宋,人们习惯于穿宽衣大袖、长裙曳裙的服装,手执一柄圆形扇子,极具饱满和谐的美感。

 

现藏于福州市博物馆的南宋团扇,距今已有770余年的历史,于1986年出土于福州北郊茶园村端平二年宋墓。


微信图片_20220224161125.jpg

 

团扇长径27.5厘米,短径20厘米,扇柄长14.5厘米,扇为椭圆形,制作精细、规整,扇骨由制作精细的竹丝为材料,每根竹丝都是经过人工精工细磨而成,扇框和扇柄均上漆,扇面为纸质。团扇重量轻,扇面和扇柄的比例协调匀称。虽然扇子面积不大,但不管从扇骨的材质、工艺,还是扇框上漆的考究以及扇面纸粘合的致密性之好,足见这是一把难得一见的宋代扇子类的文物珍品。

该团扇的出土,是福州迄今为止,从墓葬出土的唯一一把属于扇子类的文物,也从此使福州扇子的历史第一次追溯到其历史源头。

 

微信图片_20220224164649.gif

 

中国扇文化

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是汉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因此,扇子便有了一些别称

 

障日

 

中国扇文化起源于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烈日炎炎夏季,随手猎取植物叶或禽羽,进行简单加工,用以障日引风,故扇子有障日之称,这便是扇子的初源。

 

便面

 

同时,扇子除扇凉外,还可以在遇到不方便的时候用来遮面,于是,扇子又称“便面”。"便面"一律用细竹篾编形制成,上至帝王,下至平民者使用它。唐人王建《调笑令》词,有“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的句子,表明扇一物二用。“便面”这个词语一直沿用至今,被当作扇子的别名。

 

来源:福州市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