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资讯】1841年林则徐的忧愤

发布时间:Jan 25, 2022 | 作者: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辛丑年正月初五,已革两广总督的林则徐写下了当天的日记:

  “闻是日琦爵相在狮子洋边之莲花城大宴英逆,巳刻该逆兵头十八人、番通事二人、夷童二人,并佛兰西夷三人,随带夷兵五十六人、乐工十六人鼓吹而来,与爵相相见;遂设满汉四筵,逆夷上座,署广州府余保纯、广州协赵承德于东西末座陪宴,夷兵及乐工给熟食,水手等给羊酒,食毕该逆夷等俱至爵相帐前称谢;乃忽大演枪炮,继以鼓吹,始登舟去。义律与马礼逊至爵相舟中私语移时,有明日再议之约。”

  

  琦爵相就是琦善,因为虎门销烟等前事,这位钦差大人被派来广州,和英国人义律展开两国谈判。正月初五,琦善宴开数席,请义律等人大吃一顿,开始谈事。谈什么呢?三个多月后,参与该宴的琦善亲信鲍鹏供称:“正月初五日,中堂(指琦善)与义律在莲花冈见面,允将银两赔他,其通商、香港二件,仍须候奏。他(义律)恳中堂早些,说他们恐难久等。”

  正月初九,琦善拟定善后章程底稿四条,接受义律赔烟价、割香港的要求,派鲍鹏送交义律。这封未加盖关防的草约,后来被称为《穿鼻草约》。琦善于第二日向道光帝上奏。这道奏折,迟至正月廿五才送达清廷。

  然而,未等清廷看到奏折,义律在正月初十就迫不及待地单方面发布公告,宣称英国对香港的统治开始,“在港英人及外人均受英国法律保护,在港华人即作为英国国民。所有税饷、船钞、挂号等规费均交英方”。港人大哗,有民众撕下布告送交广东巡抚怡良。

  正月十九日,忧愤中的林则徐写了《致怡良函》。正月二十日,广东巡抚怡良将布告上交朝廷并密奏:“(布告)指称钦差大臣琦善与之说定让给(香港),实属骇人听闻……以事理度之,亦万无让土地、人民,听其主掌。”

  二月初六日,清廷宣布琦善“辜恩负国,实属丧尽天良”的罪名,将琦善革职锁拿。就在同一天,英军进攻虎门横档炮台。林则徐闻讯,赶赴督府敦促赴援,却没有结果。

 

  子夜,横档、永安、巩固三炮台失守。二月初七,镇远、靖远、威远炮台失守,水师提督关天培等率部抗击,关天培亲手燃点大炮,援兵未至而炮台失守,老将军在与英兵肉搏中战死。英舰闯入内河乌涌。林则徐得知消息,为关天培写下挽联,一句“六载固金汤,问何人忽坏长城,孤注空教躬尽瘁”,不知看哭多少人。

  二月初九,广东省城形势紧张,林则徐送走家眷,自己留在广州,连续三天自筹经费,陆续募练壮勇560人,尽一已之力,愤然抗英……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林则徐因功获罪,流放新疆3年。

  如果你去福州城中的林则徐纪念馆,里面有副对联,请你留心看看:“白头到此同休戚,青史凭谁定是非?” 

 


来源:海峡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