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资讯】展讯 | 江海毓秀-江苏省江海博物馆藏精品书画展 开展啦!

发布时间:Jan 19, 2022 | 作者:福州市博物馆


江海博物馆藏精品书画展

  

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促进福州市与江苏省南通市两地文化交流,加强福州市博物馆与江苏省江海博物馆的馆际间友好合作,同时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满足广大观众在春节期间的文化需求,让书画文物展现其魅力和时代风采,《江海毓秀——江苏省江海博物馆藏精品书画展》于2022年1月18日起正式在福州市博物馆开展啦!

福州市文物局副局长李娟、江苏省江海博物馆馆长袁峰、福州市博物馆馆长张振玉上台致辞。林则徐纪念馆、中国寿山石馆、鼓楼区博物馆、台江区博物馆、仓山区博物馆、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等兄弟单位,以及福州三山名贤文化中心,乐园社区等合作共建单位出席开幕式。

  

海门聚集了中国众多优秀的书画艺术,江苏省江海博物馆收藏的中国书画珍品数量众多、历史悠久、体系完整、流传有序,代表了海门地区书画收藏的最高水平。本次展出的60余件书画作品,系从江苏省江海博物馆所藏的2000余件书画藏品中遴选出的精品,全部为二、三级文物,主要为挂轴、扇面、册页三类。

本展览分为“海上之风”“金石之家”“庙堂之高”“江湖之远”四个单元,全面展示江南与海上画派的艺术魅力,旨在带领观众步入中国传统书画的艺术殿堂,在欣赏这些不同时代、不同流派书画作品的同时,更加了解中国传统书画的历史与内涵。

福州市文物局副局长李娟宣布开幕,现场来宾共同开启展览序幕。仪式最后,江苏省江海博物馆馆长袁峰亲自为到场的各位来宾进行精彩的讲解,让大家近距离感受书画之美。

 

清朝末年,上海和广州等沿海城市开埠通商,吸引着各方画家云集。他们最先接受维新思想和外来文化,对传统中国画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创新,作品体现时代生活气息,融合外来艺术技法因素,在“正统派”外别树旗帜,形成“海上画派”和“岭南画派”

海上画派在中国古代传统绘画和现代中国画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同时一扫当时画坛死气沉沉的摹古之风,奠定了海派在近现代画坛的特殊地位,影响深远。

展览的第一单元“海上之风”中,展出了任伯年、吴昌硕、费丹旭、张熊、胡公寿、任薰、金心兰、王个簃等海派大家的作品。

 

晚清民国时期,金石研究成为一门显学,涌现了一批重要的金石藏家及金石学家,他们在收藏种类、数量、质量等方面都大大超过了前人,出现广收藏、精鉴别、群体考证的特点。这些金石学家一般具有收藏家、古文字学者、书法家的三重身份,在展览的第二单元“金石之家”中,展出了何绍基、杨沂孙、杨岘、吴大澂、罗振玉、李瑞清等金石大家的作品。

 

掌握帝国文脉的士大夫,除了经世之学,往往也醉心于诗书画印。在展览的第三单元“庙堂之高”中,展出一件见证了绵延一千多年的科举考试制度划上句号的特殊文物,即封建王朝最后一次殿试中前四名刘春霖、朱汝珍、商衍鎏、张启后合作的四条屏。

 

在明清之交与清末的乱世,很多文人都在仕隐之间选择了折衷那条路。他们或许从未改变过历史,但因其鲜活,因其豪迈,因其平易近人,才发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恽寿平开创常州画派、改琦擅画仕女、汤经常长于行草、孙鸣球喜锦灰堆、钱与龄和董婉贞更是巾帼不让须眉的女画家。在展览的第四单元“江湖之远”中,展出了恽寿平、改琦、汤经常、孙鸣球、董婉贞等文人雅士的作品。

 

展  览:江海毓秀——江苏省江海博物馆藏精品书画展

展览时间:2022年1月18日--2022年3月18日

展览地点:福州市博物馆二楼1号展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