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资讯】榕城记忆 | 闽都商界传奇:尤氏家族

发布时间:Nov 2, 2021 | 作者:福州市博物馆


福州市鼓楼区的文儒坊17号,原为清代富商尤氏家族尤贤模的旧宅,现为福州市海上丝绸之路展示馆。建筑面积达2633平方米,坐南朝北,四面风火墙,穿斗式木构架。宅院前后共三进,有东西两落;屋檐下雀替精刻灵芝、蝙蝠、寿桃等各种吉祥图案。主座东侧有亭台楼阁、假山鱼池、花草树木;假山曲折盘旋,有两层,一层可做纳凉嬉戏玩耍之处,二层可登至上方半边亭。常有游客在观展时感叹宅院门面低调但内里深大,总是会好奇地询问起宅院过去的主人。

 

尤家四代经商,自清乾隆年间起,先后在文儒坊、衣锦坊营建购买宅院,共拥有6座大院,合计13进100多间房。这些宅院互开门户,内可通行,几乎占去半条坊巷,人称“尤半街”。

 

image.png 

 

尤氏家族以尤孟彪为庞大家业的创始人,据说他是明末清初苏州著名诗人、戏曲家尤侗的后人。少年时在福州春育亭缫丝铺子学艺,后来在南街安民巷口摆了个摊子,靠制售丝线谋生。由于为人和蔼,制售的丝线质量又好,很快就积累了一些资金,开了一家尤恒盛丝线店,随着生意的扩大,尤恒盛从零售转入大宗批发零售业务,批发地区从福州本地扩展到闽东、闽南及莆仙地区。

 

在尤孟彪的五个儿子中,尤贤模排行老五。他像父亲那样聪明肯学,不仅掌握了丝线加工的整套技艺,而且熟悉到只要鼻子一嗅、手指一捏,闭着眼睛也能辨识出丝的产地、品种与质量。他与兄弟一道,在丝线染色加工的基础上,扩展了代客染布、殡殓用的刺绣寿衣、棉纱、棉布等业务。还涉足洋布栈、染坊、钱庄及土特产,又开设了燃料加工厂、五云楼百货店、五都百货店。

 

清光绪年间,福州市场银圆紧缺,当地钱庄发行“台伏票”代替银圆使用。“台伏票”为直式大票,是福州地区的一种以票换票、不能兑现的票币,流通使用达25年之久。20世纪20年代初,尤氏四兄弟在上杭街开设泉裕钱庄,不久又在潭尾街及南街开设泉裕分庄,经营台伏票业务。泉裕钱庄发行的台伏票票额,每年一般都达到30万元,按1.65分利息计算,仅利息收入就有4万多元。钱庄获得的大量利润,又为尤氏家族提供可观的流动资金,促进了尤恒盛丝线店和其他商行业务的发展,并拓展了更多新业务。

 

凭借三坊七巷与上下杭的两片旺地,尤贤模与他的儿子创造了尤氏家族商业发展的鼎盛时期。他们的全部财产,一度达到200多万元。按当时的货币价值,这是非常傲人的经营业绩。也正是那个时期,尤氏家族购置与兴建了大量房产,在三坊七巷形成“尤半街”格局,在上下杭也拥有自己的商铺与住宅。

 

image.png 

 

尤孟彪创始的商业家族到了第四代,尤德鑂、尤德钤、尤德锜兄弟三人,承接五云楼复记百货商店、信诚苏广纱布栈(主要采办洋布),另有在上海设立的信源采办庄、汇兑庄。此外,还有良友百货商店以及设在福州中亭街大桥头的百龄百货。

 

百龄百货是当时台江建筑群的标志性建筑。“你有,我也有。你没有,我有”是新百龄所采取的经营方针。由于尤德钤常驻上海,信息灵通,新百龄善于吸纳各地先进的商业理念,仿照上海先施、永安两公司叫价不二的做法,避免了旧式商店讨价还价的烦琐与不便,深受顾客欢迎。当时的台江一带有“国货”“永光”“家庭”“永昌”“上海”等百货商号共计56 家之多,百龄因其独树一帜的经营方式,成为福州百货的后起之秀。“到福州必到百龄”,当时的福州及南平等地,皆以买到百龄的货品为荣。

 

卢沟桥事变后,国内形势严峻,人心惶恐。不久川石沦陷,日本飞机时来福州骚扰,台江的营商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风头正健的百龄百货与这里的众多商店一样面临困境,股东星散。为避免商品被轰炸损毁,百龄在顺昌洋口租了分店,将部分物资疏散,勉力支撑危局。福州首度沦陷期间,往日热闹非凡的大桥头行人稀少,店铺零落,百龄的生意亦一落千丈,店中货品还遭到日本军人的强买强取,部分货品转移途中又遭截劫,累计损失近4万元。1944年,福州再度沦陷,百龄在经营极度困难的情况下,还要支付各种摊派税捐和壮丁费等,一度连店员工资都无法支付。

 

1945年5月,日军再次从福州撤退,流亡各地的市民纷纷归来,社会秩序渐渐恢复,市面呈现复苏迹象。日本宣告无条件投降后,百龄将疏散在洋口等地的物资运回,不但重新开张原来的店铺,还扩展营业场所,另辟店铺专营鞋帽业务。只可惜时势不济,过不久内战爆发,法币贬值,市场混乱,百龄亏本严重,困难重重,难以再振雄风。

 

image.png 

 

1949年福州解放,1956年百龄百货实现公私合营。传续四代的尤氏商业世家,融入新的时代大潮。尤恒盛家族探索与开拓的脚印,为福州的近现代商贸史留下精彩的一页。

 

参考材料来自:闽都文化研究会